日前,山東能源臨礦集團山東玻纖公司的“垃圾”再利用項目取得新進展,纖維廢絲和沉淀污泥回收處理技術通過國家環保測試,今后這兩項廢物的再利用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260多萬元。
山東玻纖公司是國內大型池窯玻纖生產企業,近年來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ECR高強玻璃纖維生產技術,并建設了4條專業化池窯拉絲生產線,年產能達到12萬噸。其中,中堿池窯拉絲和ECR高性能玻璃纖維規模已位居國內第一,造就了業內公認的知名品牌。然而高產量帶來的并不僅是高收益,還為企業負責人帶來了一塊難除的“心病”。“機器開動一天就會產生10噸左右的纖維廢絲,污水處理站也會產生20多噸的沉淀污泥,這么大量的廢物怎么處理?”公司副總經理杜紀山說出了困擾自己已久的大問題。
據了解,生產產生的廢棄纖維絲大部分采取粉碎填埋處理,或以每噸30元的低價當做垃圾處理掉。“看到這些廢絲被當做垃圾填埋、賤賣,自己感到很可惜,又十分心痛。”公司副總工程師杜照孔告訴記者。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廢絲雖然有個“廢”字,但卻是質量極佳的化工原料,如果能有效利用不僅能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更能為企業創造效益。
為改變資源無法有效利用的被動局面,2013年以來,山東玻纖針對廢絲處理進行技術攻關,通過6個月的研究和實踐,拿出了將廢絲摻入原料重新利用的方案。“別看僅僅是一次重新利用,但難度卻不小。”杜照孔說。由于廢絲與新原料的摻配比例不好掌握,一旦比例不對還會直接降低玻纖正品的產量。為此,該公司不斷嘗試各種配比,終于確定各種物料的比例,不僅充分利用了廢絲,還大幅減少了石英砂等礦物原料的投入量,且不影響產品質量產量。而采用新方法后,公司每天可用10噸廢絲替代11.8噸配合料,一年就能節約130萬元。由于在原料中直接添加廢絲,降低了原料熔點,每天還可減少煤炭消耗0.8噸,一年可節約燃料費用24萬元。
以前遭人嫌棄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創造效益的“搖錢樹”。如今,玻纖公司的廢絲和污泥利用率達到100%,兩種廢物的重新利用每年可為玻纖公司帶來269萬元的額外收入。廢料處理讓垃圾創造效益的同時,也使山東玻纖走上了綠色發展、可持續經營的新路子。據了解,玻纖公司廢絲和污泥的再利用技術已處于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