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歐美等地多家汽車企業宣稱已經或即將推出采用碳纖維材料的量產車型,大幅提高能效和行駛性能。此舉再次為碳纖維應用打開新的市場空間。碳纖維的發展與普及是材料領域變革的需要,隨著國際上碳纖維材料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市場需求的不斷攀升,中國碳纖維產業需要適度調整發展戰略。
碳纖維是化纖產品的高端品種,其強度可達鋼鐵材料的10倍,質量卻僅是鋁材的一半,目前在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汽車、體育休閑用品、醫療衛生、電子通信、石油開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被廣泛應用。據相關機構統計,2015年前,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將保持年均13%的增長。
從世界碳纖維的消費結構上看,目前碳纖維產品集中在工業應用、航天航空和體育休閑3個方面。據相關機構分析,工業應用約占碳纖維產品總消費量的58%,航空航天方面應用約占23%,體育運動器材應用約占19%。而隨著應用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未來碳纖維產品將趨向于高性能化,將逐漸從航空航天、體育用品向民用、工業應用轉移,民用、工業用量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趨勢。
從國際碳纖維市場的消費區域分布看,當前,美國、歐洲和日本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主要消費地區。據統計,歐洲地區消耗全球碳纖維的32%,北美約為32%,日本達14%,亞洲及其他地區為22%。未來,發達國家增速將放緩,亞洲地區將快速增長。
從碳纖維產品的供給情況看,世界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和我國臺灣。由于技術封鎖原因,我國碳纖維技術仍較落后,碳纖維需求仍在導入期,行業尚在起步階段。總體上看,我國碳纖維企業存在原絲質量差、生產規模小、質量低、價格高、應用基礎研究薄弱、品種單一等問題。近年來快速擴張的產能大多為低品質產品,與國外差距明顯,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結構性過剩。
為推動碳纖維產業發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把碳纖維的生產確定為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去年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將碳纖維產業作為新材料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今年工信部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碳纖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體系,碳纖維應用市場初具規模。
受政策影響及市場需求的刺激,近兩年,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提速,德國西格里集團等企業來華建立合資企業,金發科技、方大碳素等品牌企業加大碳纖維產品的投入、提高了產能,加強了高端碳纖維產品技術的引進及研發,增強了高端碳纖維產品的生產能力。國內碳纖維市場如火如荼。
碳纖維的普及是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碳纖維產業雖處起步階段,但其發展也應充分考慮如何對接國際市場的問題,以贏取未來產業競爭的優勢。從當前的發展階段看,我國碳纖維國際市場拓展戰略可考慮兩個轉變:一方面是從高端碳纖維材料進口向碳纖維技術引進轉變;另一方面是從低端碳纖維材料出口向高附加值碳纖維制品出口的轉變。
在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方面,中央及地方政府可考慮加大政策性資金扶持,加強各項公共服務,鼓勵國內企業在加大自主研發的同時,通過購買、技術產權合作等方式,引進先進的高端碳纖維生產技術。同時,鼓勵地方引進國外品牌碳纖維生產企業來華投資,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多種方式,將其資本尤其是技術引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