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召開的2014功能性薄膜行業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塑協BOPP專委會理事長、佛山佛塑科技集團總工程師吳耀根發表了題為《功能性薄膜新產品發展探討》的演講,詳細分析了功能性薄膜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吳耀根表示,功能性薄膜在戰略新興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目前功能性薄膜產品的技術壁壘較高,在原料、設備及工藝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在原料方面,生產具有特殊功能的薄膜,一般需要特殊牌號的樹脂產品,如BOPP包裝膜所需的聚丙烯樹脂,國內BOPP專用料只能用于生產普通光膜,而生產高性能薄膜的原料則由國際上的公司壟斷;在設備方面,國產設備的加工精度、拉伸速度和工藝參數控制等與國外設備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薄膜設備仍以進口為主;目前特種聚酯薄膜的核心技術主要由美國、日本和韓國掌握,國內聚酯薄膜行業缺乏先進工藝技術,導致薄膜產品單一,且大多局限于低端市場,國內外在工藝技術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吳耀根說。
由于塑料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未來將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及城市交通等領域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國塑協近期發布的《塑料加工行業技術進步“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了塑料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功能化、輕量化及微成型。吳耀根認為這同樣適用于功能性薄膜行業。
首先,增強塑料的功能性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和下游行業的各種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及生物技術等新興行業對與之配套的塑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各種高阻隔膜、電絕緣膜、電池隔離膜、光學膜、光伏太陽能電池封裝膜等功能性薄膜。
其次,輕量化技術為節能減排提供了支撐。傳統材料及工藝已經不能滿足低碳經濟時代的要求,新的環境友好、輕質高強材料的加工技術和成型工藝讓塑料薄膜進一步輕量化成為可能。
最后,微成型技術集成了從設備到成型工藝的最尖端技術,包括3D打印、微注塑成型、堆積成型等,將會拓展塑料薄膜在高精端零件上的應用,滿足對塑料零件微型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