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玻璃鋼造船廠有限公司船艇制造工廠,25米長、5.5米寬、6米高的4艘巡邏艇整齊排列,甚是壯觀。
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臧瑞斌告訴記者:“這批艇是專門為中國海關總署建造的,共9艘,都是60噸級的內河巡邏艇,今年8月交付。這批訂單為公司創下近億元的銷售收入。”
記者從市地方海事局了解到,常州市每年玻璃鋼新船檢驗均達800余艘,占全國的1/3,常州已成為我國率先研發特種新型船型和標準制定的城市,全市造船行業產值超過10億元。
目前,常州市有30多家玻璃鋼造船企業,但真正達到一定規模,且年效益以20%遞增的企業,卻是鳳毛麟角,常州玻璃鋼造船廠有限公司不但實現了這一增速,更是靠技術研發和人才搶占了市場。
據悉,該公司280多名員工中,技術人員占1/4。為適應市場,該公司專門設立了船舶設計研究所,科研人員常年從事各類高性能船艇的研究和開發,以滿足國內巡邏、執法及緝私等任務需求。“船底線型直接關系船艇的綜合性能,尤其是速度、穩定性和安全性,且客戶對各種船艇的要求、大小各不相同,需要研發團隊實現‘私人訂制’。”臧瑞斌說,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建立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形成高性能船艇的最強研發中心并取得一系列成績:公司研發的982型邊防巡邏艇,先后榮獲國家銀質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和江蘇省國防名牌產品;最新研制的928D型高原巡邏艇,創造了海拔4250米的高原水域航行航速超過70公里/小時的世界紀錄。公司生產的巡邏艇、交通艇、漁船、游艇等近百個品種的產品,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地區,已成為國內眾多執法部門水上巡邏執法艇的主要生產基地。
為穩定技術隊伍、留住人才,該公司還在職工待遇上實行激勵機制,技術工人按技能劃分等級,實行10-250元的技能補貼。同時進行綜合評定,擇優分為4等,每月發放100-750元的特殊津貼,技能評定及特殊津貼評選工作每年一次,能上能下,激勵員工爭先創優。從2000年開始,對新入職大學生,公司除繳納“五險”和住房公積金,還實行住房補貼制度:一筆安置費及每月300元的租房補貼,并按學歷獲取3-7.5萬元的購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