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要求徹底貫徹落實造船行業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近日在遼寧、江蘇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節本降耗,推動船舶工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16至19日,馬凱先后來到大連、無錫、泰州、南通等地,深入造船、海洋工程裝備、相關配套及航運企業調研了解實施方案落實情況,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
馬凱指出,當前船舶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沒有根本改變,經營困難局面沒有根本改觀,深層次問題沒有根本緩解,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任務十分緊迫。
馬凱強調,當前和今后時期,是我國船舶工業穩定增長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馬凱表示,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社會各方齊心協力,努力完成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船舶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考察中,馬凱提出了解決船舶行業危機局面的五大思路:一是切實改善需求結構。穩外需、擴內需,積極開發符合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節能安全環保的船舶產品,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加快推進老舊船舶報廢更新、行政執法船建造和漁船、內河航運船更新改造等工作。二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以技術先進、成本經濟、建造高效為目標,加快新產品研發,搶占產業發展和技術競爭制高點。三是全面加強企業管理。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成本管控,推進節本降耗,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四是著力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企業內部改革,大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提高產業集中度。五是落實完善支持政策。狠抓已有政策落地,進一步完善金融、財稅和產業政策,加強行業管理和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環境。
可以說,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調研,明確了行業的困境局面,同時,也為造船行業沖出谷底,實現行業復蘇,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指導思想和解決思路。這也為資本市場上相關個股的表現,打下了堅定的政策基礎。
造船行業在政策的扶持下有望迎來歷史級底部
目前,滬深兩市的船舶制造類個股表現平平。
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正是在股票表現虛弱,股價徘徊在歷史谷底的時候,投資的機會才會悄然出現。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對船舶工業所面臨的困境有了比較明確的判斷,且相關的產業提振政策已經制定,行業整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整合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將會充分受益于過剩產能的消化。
另外,在2014年,全球新船訂單的集中度已經在持續提高。新船設計先進、造船技術優秀、財務狀況良好的船廠接單活動較為積極。如工藝先進的韓國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現代尾浦造船等船廠均完成了年度接單目標。
訂單兩極分化現象,在中國尤為明顯。由于國家層面的行業整合要求,政策導向使中國2014年造船產能結構調整繼續。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反面都明顯占優的國有船廠成為船東的寵兒,典型的例子是外高橋造船,去年新船訂單突破1000萬DWT,創下新的記錄,財務狀況良好的揚子江船業、新世紀造船、太平洋造船以及揚帆集團等民營船廠,也接獲了較多的新船訂單,開始滿負荷生產。
大型船廠訂單數量較大,基本不愁,而那些根基不扎實、實力較弱的船廠則處境艱難。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民營船廠熔盛重工,該企業近期甚至曝出了旗下子公司拖欠5萬元月餅費不還的新聞,其經營的困境可見一斑。
新造船市場兩極分化將會導致新船訂單集中度提高,尤其是中國,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也是中國造船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作為大型造船企業的代表,造船業上市公司,將有望率先復蘇。中國重工,中國船舶,廣船國際,舜天船舶等A股上市造船企業,有望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迎來歷史級別的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