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剛剛發布批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編號GB/T50378-2014)為新國家標準。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以此為契機,于6月19日在北京京西賓館成功召開“2014中國綠色建筑節能工程與標準化技術應用論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設計研究院、南京朗詩集團等一批綠色建筑極具代表性企事業單位支持參加了本屆論壇,會議同時得到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聯合主辦,中房信研(北京)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具體承辦了此次會議!
本屆會議近300余位綠色建筑專業人士出席,協會領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公室宋凌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李迅秘書長、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設計研究院薛孔寬院長、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偉董事長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大連、吉林、江蘇、湖南、江西等全國各地的綠色建筑方面的企業、專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技術負責人、建筑設計院總工等業內人士聚首北京,圍繞“‘綠’時代的產業創新與標準化技術升級”展開討論。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關于《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1號文件及住建部《“ 十 二 五 ” 綠 色 建 筑 和 綠 色 生 態 城 區 發 展 規 劃》的要求,2015年我國要達到新建綠色建筑總面積要10億平米,而據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1446個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建筑面積超過1.6億平方米。2015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在評價方法上更為嚴格,獲取標識難度將加大。住建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公室主任宋凌在本屆論壇上,向企業與媒體做了的主題演講,針對綠色建筑標識評價與申報做了詳細解讀。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則從相對宏觀的角度,闡述“從綠色建筑走向綠色生態城區”的理念與方法。生態人居專家--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薛孔寬就新型城鎮的戰略規劃思路與城鄉生態人居的踐行策略做了精彩演講。
會議同期,國內首套2014《全國工程建設標準技術與產品應用目錄》與“綠色建筑節能推薦產品”評定結果也在本屆會議上正式公布,以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韓杜科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大連金諾格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30余家優勢綠色節能技術與產品供應商在本屆論壇上被公示推廣。
“建立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制,國家采取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以綠色建筑相關企業為主體,研究單位和高校積極參與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技術進步,占領技術與產業的制高點。”論壇上,上海中韓杜科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忠義關于“數字全變頻供水設備在綠色節能建筑中的應用與展望”作了詳細解說;大連金諾格工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佘羨清詳解“精密鋼型材在建筑門窗幕墻領域中的應用”與建筑幕墻防火安全的知識講解;北京恒固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媛介紹新型水性納米保溫隔熱材料的優勢;湖南富億帕杰建筑節能涂料公司、江西中恒建設集團特種軟基分公司、江蘇鐵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豫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優勢綠色節能技術提供商均做了主題演講與技術交流……
我國建筑尤其是住宅房屋中,“跑冒滴漏”向來是令住戶頭痛的難題。在建筑防水方面,此次會議上,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王凱高級工程師就“節能屋面工程系統--建筑防水”做了系統性介紹。北京龍陽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與事業發展部總監萬娜娜則向嘉賓詳細介紹了“360度地下(系統)防水產品”的全方位服務模式。據了解,360度地下(系統)防水產品是以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為基礎;以新型商業模式為依托;以三大核心理念為支撐;將材料、技術、服務系統整合的建筑地下防水體系。據副總經理李剛介紹,龍陽偉業自主研發的“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被譽為“國內首創、國內領先”;填補了我國建筑防水領域的一項空白;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2006年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14年6月19日北京龍陽偉業榮獲了《綠色建筑節能推薦產品證書》。
住宅產業化、建筑工業化也是近幾年從政府到建筑企業、開發商、專家學者共同熱議的話題。朗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陳棟梁作了“讓建筑實現人居價值--朗詩被動房之路及被動房體系淺析”;北京建工茵萊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經營部副部長陸華飛、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公司部研發中心研究員李然等與會企業代表和專家針對住宅產業化也做了案例的分析與解讀。
本屆論壇從中國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發展、綠色建筑標識評價到綠色建筑節能關鍵技術解決方案介紹等進行了十幾個議題的解讀,使各參會代表受益匪淺,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還將繼續攜手各方,積極貫徹國家綠色建筑行動戰略方針,在提升工程建設標準化技術應用水平方面發揮作用,為行業內外提供更多交流和學習機會,并將對促進“綠色”經濟轉型、房地產業精細化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