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緊張的設計、施工、安裝、調試、檢驗,近日,我國首艘玻璃鋼金槍魚釣船——“金祥6號”在珠海海域試航成功。此次金祥號玻璃鋼超低溫金槍魚釣船在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基礎上,引進全新的設計理念,采用最新的設計技術,重視現場工藝管理,嚴控原材料技術和質量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全過程監造,確保了玻璃鋼漁船的設計建造質量,滿足了船東及相關船檢規范的要求。
該船為基地式玻璃鋼長鰭金槍魚延繩釣漁船,適用于南北緯5°~20°的溫暖帶水域從事金槍魚延繩釣捕撈作業,該船總長37.6米,總寬7米,型深2.8米,主機功率810千瓦,航速可達12節。該船安裝有國際先進可靠的超低溫冷凍裝置,溫度可調式-35℃~-50℃超低溫冷凍魚艙230立方米,可以裝載金槍魚120余噸。裝載燃油125噸,保證漁船在海上作業60天以上。速凍能力為36小時可以將4噸金槍魚凍結到-60℃的超低溫溫度。該船安裝有先進的通訊導航和船位監控設備,采用衛星導航,避免了磁羅經導航的船位誤差較大而造成航海事故的發生。機駕合一自動駕駛,即減少船員的勞動強度,又保證船舶安全節能。該船在設計上注意改善船員生活條件,采取嚴格的防火措施,從設計和施工工藝上保證玻璃鋼漁船的防火安全。
由于玻璃鋼漁船具有船殼重量輕,船體表面光滑線形光順的特點,玻璃鋼船殼重量僅為同類鋼質漁船重量的50%,比同類鋼質漁船可以節能15%以上,同比減少碳排放量。玻璃鋼材料不銹蝕、抗老化,使用壽命比鋼船延長一倍,船殼不需要上塢除銹、換船板,因此維修費用比同類鋼船節省70%,玻璃鋼船殼不漏水,不會污染海洋水域環境。
玻璃鋼漁船屬于世界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漁船,世界發達國家早已推廣使用。美國早在二戰結束后開始研究推行漁船玻璃鋼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完成了全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日本借鑒美國的玻璃鋼漁船發展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的末期開始研究推廣漁船玻璃鋼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全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計劃,日本到2003年玻璃鋼漁船保有量高達42萬艘,占全國漁船總數的92.3%。韓國和我國臺灣現也相繼實現了中小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工程。我國臺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累計建造大中型遠洋玻璃鋼金槍魚延繩釣漁船1000余艘,遍及世界大洋。由于技術、人才、材料及政策扶持等諸多原因,我國玻璃鋼漁船產業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幾經沉浮,致使早該實現玻璃鋼化的海洋捕撈漁船,目前仍舊以鋼質和大量的木質漁船為主。我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工程進展緩慢,機動玻璃鋼漁船保有量僅占1%左右。因此,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捕撈漁船逐步實現以鋼(玻璃鋼)代木是國家提升漁業裝備技術水平,實現海洋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農業部2012年批準了6艘遠洋超低溫玻璃鋼金槍魚釣船的建造計劃,國家將提供相關政策扶持。
此次遠洋玻璃鋼金槍魚釣船的試航成功,標志著我國遠洋大型玻璃鋼捕撈漁船設計建造技術實現了新的跨越,是我國遠洋漁業裝備的新力作。對促進我國玻璃鋼漁船產業化進程將提供正能量,發揮標桿引領作用,并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該船為基地式玻璃鋼長鰭金槍魚延繩釣漁船,適用于南北緯5°~20°的溫暖帶水域從事金槍魚延繩釣捕撈作業,該船總長37.6米,總寬7米,型深2.8米,主機功率810千瓦,航速可達12節。該船安裝有國際先進可靠的超低溫冷凍裝置,溫度可調式-35℃~-50℃超低溫冷凍魚艙230立方米,可以裝載金槍魚120余噸。裝載燃油125噸,保證漁船在海上作業60天以上。速凍能力為36小時可以將4噸金槍魚凍結到-60℃的超低溫溫度。該船安裝有先進的通訊導航和船位監控設備,采用衛星導航,避免了磁羅經導航的船位誤差較大而造成航海事故的發生。機駕合一自動駕駛,即減少船員的勞動強度,又保證船舶安全節能。該船在設計上注意改善船員生活條件,采取嚴格的防火措施,從設計和施工工藝上保證玻璃鋼漁船的防火安全。
由于玻璃鋼漁船具有船殼重量輕,船體表面光滑線形光順的特點,玻璃鋼船殼重量僅為同類鋼質漁船重量的50%,比同類鋼質漁船可以節能15%以上,同比減少碳排放量。玻璃鋼材料不銹蝕、抗老化,使用壽命比鋼船延長一倍,船殼不需要上塢除銹、換船板,因此維修費用比同類鋼船節省70%,玻璃鋼船殼不漏水,不會污染海洋水域環境。
玻璃鋼漁船屬于世界新型高性能復合材料漁船,世界發達國家早已推廣使用。美國早在二戰結束后開始研究推行漁船玻璃鋼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完成了全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日本借鑒美國的玻璃鋼漁船發展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的末期開始研究推廣漁船玻璃鋼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全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計劃,日本到2003年玻璃鋼漁船保有量高達42萬艘,占全國漁船總數的92.3%。韓國和我國臺灣現也相繼實現了中小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工程。我國臺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累計建造大中型遠洋玻璃鋼金槍魚延繩釣漁船1000余艘,遍及世界大洋。由于技術、人才、材料及政策扶持等諸多原因,我國玻璃鋼漁船產業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幾經沉浮,致使早該實現玻璃鋼化的海洋捕撈漁船,目前仍舊以鋼質和大量的木質漁船為主。我國漁船玻璃鋼化改造工程進展緩慢,機動玻璃鋼漁船保有量僅占1%左右。因此,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捕撈漁船逐步實現以鋼(玻璃鋼)代木是國家提升漁業裝備技術水平,實現海洋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農業部2012年批準了6艘遠洋超低溫玻璃鋼金槍魚釣船的建造計劃,國家將提供相關政策扶持。
此次遠洋玻璃鋼金槍魚釣船的試航成功,標志著我國遠洋大型玻璃鋼捕撈漁船設計建造技術實現了新的跨越,是我國遠洋漁業裝備的新力作。對促進我國玻璃鋼漁船產業化進程將提供正能量,發揮標桿引領作用,并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