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日開始,我國將執行火電大氣污染排放新標準,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重點控制區域還將執行特別排放限值,這一標準被業內人士稱作史上最嚴標準,這就意味著不能達標排放的污染企業將會從行業之內出局。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12年1月開始執行,預留了兩年半的緩沖期,在今年7月1日后新老電廠將一同實施新標準,并對火電企業脫硫、脫硝運行情況實施嚴厲監管。屆時,二氧化硫要從400mg/m3削減到100mg/m3,老機組改造達到200mg/m3,顆粒物由過去的50mg/m3削減到30mg/m3,氮氧化物從450-1100mg/m3削減到100-200mg/m3,這三項削減物削減量在30%~40%左右,在京津冀等重點控制區域標準比這個還要嚴格。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認為,史上最嚴環保標準令火電企業“很受傷”!煤炭價格大幅下挫后火電企業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中報預期紛紛向好,火電企業曾一度歡欣鼓舞,未來的發展道路似乎非常順暢。然而,環保標準的提升將徹底打破火電企業的如意算盤,脫硫脫硝設備的采購使用、除塵技術的采用必將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盈利能力很難在下半年有大幅攀升。
國家層面對于脫硫脫硝除塵均有明確的補貼資金,上網電價方面給予較為豐厚的優惠,而一旦排放不達標則會面臨著重罰,即便是國企央企也不能例外,這給本來指望憑借2014年大打翻身仗的火電企業迎頭一擊,企業在成本控制、內部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工作還需重新部署。在我國宏觀經濟企穩速度放緩的情況下,電力需求不會有大幅增長,而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的利用效率卻在提升,火電必然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煤價下降能為火電企業帶來多大實惠還需進一步觀察。
同時,隨著盛夏時節的來臨,水電的黃金時節如期而至,發電量、發電效率明顯提升,加之水電屬于清潔能源、對環境污染較小,火電和煤炭產業將受到嚴重擠壓,盈利能力、生存狀況大幅惡化,新一輪的破產浪潮有可能提前到來。尤其是南方中小火電廠和煤炭企業將受困于財務狀況惡化大量倒閉。
中投顧問《2014-2018年中國火力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中國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達4萬億噸,現年開采量達14億噸,在一次能源中占70%,故火力發電在中國電源結構中始終占主要地位。2012年,全國火力發電量39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3%.2013年,火電建設投資為928億元,首次降至1000億元以下,同比下降8.48%。截至2013年末,全國火電裝機總量達8.6億千瓦,同比增長5.7%.2014年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106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
近幾年來,環保節能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拉動火電設備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