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旨在表彰在化學及材料科學領域成就斐然、在進行創新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科研人才,由阿克蘇諾貝爾公司與中國化學會合辦。
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區總裁、中國及北亞區裝飾漆業務部董事總經理林良琦博士表示:“首先我代表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向三位杰出的科學家—席教授、郝教授和黃教授,表示誠摯的祝賀!科學創新是阿克蘇諾貝爾實現可持續有機增長的動力和泉源,也是公司‘人•城市’計劃關注的重點。中國是阿克蘇諾貝爾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在科學研究領域人才濟濟,在化學領域做出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在‘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的成功基礎上,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與中國的科研精英繼續并肩努力,為推動中國的先驅性科研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院士表示:“作為中國化學家的學術團體,中國化學會注重與阿克蘇諾貝爾的真誠合作,珍視企業積極推動與學術界的交流,共同為中國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在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阿克蘇諾貝爾功能性化學品OP事業部亞太運營總監劉愛民、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院士與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院士向獲獎者頒發了該獎項。
“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于2010年首次頒發,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頒授給三位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表征、膠體化學、綠色化學與新型材料科學科研工作有杰出表現的科學家,每位得獎者將獲得獎金人民幣10萬元和榮譽證書。
獲獎者背景介紹
席振峰教授在合成化學研究領域尤其是在金屬有機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原創性地開展了雙金屬試劑化學研究,提出了雙金屬試劑“協同效應”科學研究理念,首次實現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有機和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中國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郝京誠教授在膠體與界面化學研究領域成績斐然,在無鹽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層狀密堆積囊泡”和“配位多室囊泡”等新穎聚集體的構筑、水/氣表面上可控有序多層次多孔薄膜的制備、囊泡相精細結構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的成果。
黃飛鶴教授在超分子聚合物化學領域成績斐然,發現可形成機械互穿結構的最小冠醚,這一新的主客體識別機理已被廣泛用于各種互穿結構的制備、發展了制備機械互鎖超分子聚合物的新方法、利用主客體絡合的選擇性控制超分子聚合物鏈中單體的排列制備線形超分子交替共聚物以及超分子功能化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