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印度的風電發展經歷了兩個高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印度風電機組的年安裝量達到了首個高峰期,在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2-1997),印度風電新裝機量超過了原計劃50萬千瓦的兩倍以上。本世紀以來,印度風電發展逐漸進入第二個高峰期。在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這一財年,印度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從以前每年的幾十萬千瓦增長到了320萬千瓦。據統計,印度在2012~2013財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233.6萬千瓦,同比下降了約1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為1860萬千瓦,排列全球第四。目前,印度風電行業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新能源投融資的完善,以及對外招商引資,在經歷兩個高峰之后,即將迎來第三次爆發。
完善政策促發展
2013年印度風電的獨立發電廠市場有所起色。政府也通過實施"發電刺激計劃"(GBI)鼓勵風電行業發展。但隨著風電加速折舊政策的取消,使本可投放到風電領域的可用資金數量大量減少,嚴重影響到了風電裝機成績。這也使得原來以激勵為前提的政策影響逐漸減弱。印度風能協會也正在和政府商議是否重新實施加速折舊政策。
GBI規定,風力發電進入國家電網享受稅收優惠,政府將為進入電網的風電項目提供每千瓦時0.50盧比的補貼,由印度可再生能源開發局予以實施。這一政策和AD都在2012年3月31日終止。
2010年,印度中央電力監督委員會發布了可再生能源證書(REC)機制,并于2011年初正式實施。REC機制施行后,印度可再生能源證書申請數量快速增長。2013年下半年,印度政府頒布法令,要求所有裝機容量在10MW以上的風電項目都要開展日前風功率預測,預測時間間隔為15分鐘。如果實際出力與預測出力相差超過30%,風電場則需要向電網公司繳納罰金。近年來,印度間歇性新能源發電規模在過去五年內實現翻番增長,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已經超過2000萬千瓦,印度加強風功率預測管理,就是為了解決大規模間歇性新能源消納問題。
但是,在今年印度財政部長P.Chidambaram發布的2013~2014財年財政計劃演講中,GBI得以正式恢復,大約有80億印度盧比將撥付用作2013年-2014年的補貼預算。P.Chidambaram還提到,當風電機組每兆瓦容量的費用達到1000萬盧比時,補貼就會停止。在GBI政策廢除后,印度的風電開發商曾一度指望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進出口銀行等國際機構尋求基金支持。
雖然過去一年,風電政策的不完善使印度風電產業受到了一定打擊,但是印度政府非常明確地表示將繼續支持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而且經濟不斷發展的印度也需要新的電力來源。總之,經過幾年的發展,印度已經在亞洲成為除了中國以外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風電市場。
在印度風電的金融投資方面,2010年印度成立了國家清潔能源基金會(NCEF),為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究和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據統計,印度25個聯邦電力監管委員會的17個成員共同頒布了可再生能源采購義務法(RPO),而且有18個邦已經發布了風電上網電價機制。另外,電力監管委員會是印度的準司法性的機構,在每個邦都有分支,并確定上網電價制度,以解決投資者、開發商、公共事業部門和政府之間的糾紛。印度可再生能源開發局還設立一個政府所有的金融公司,可以以合理的利率為風電機組提供高達成本75%左右的貸款,而進一步推進印度風電行業的發展。
中國資本受青睞
印度風電行業十分渴望得到中國投資,印度的風電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基礎設施落后問題已經開始影響風電行業。輸配電電網急需更級換代,輸電系統需要更完善更嚴格的規劃和部署,地區性電網也需要更好地互連,急需大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當地銀行銀根緊縮,業主從銀行貸款融資十分困難。而中國外匯儲備雄厚,流動性充足。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工商界自然渴望得到來自中國的投資。印度商工部長夏爾馬曾公開表示,他熱切期待中國企業投資印度的電力、通訊、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部門,其中就包括風力發電行業,印度政府將投入空前的1萬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有技術、有能力的中國企業來說,將會是一個誘人的商機。
2013年1月,隨著第100臺1.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在中國北車永濟電機公司總裝完成,標志著歷時兩個月,我國風電企業首次出口印度最大批量訂單全部交付。到2月3日,最后一批風力發電機在上海港完成裝船發運。
近兩年,中國明陽風電以黑馬之姿闖入印度風電市場,在印度的風電市場占有很大席位。2012年,明陽風電與印度獨立發電集團信實電力及其下屬公司簽訂了一項30億美元的合同,兩家公司將在印度10個邦共同開發總容量為25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中國開發銀行將為該合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目前,明陽風電在印度注資了GWP公司,員工人數超過300人,本地化率90%,明陽風電將其1.5兆瓦機組的零部件輸送到印度,然后由GWP公司組裝。今年10月,明陽風電的第一批1.5兆瓦風電機組已經交付給印度風電技術中心,等待審批。
當然,明陽風電也不是第一家將風電機組賣到印度的中國企業。據報道,2011年4月,上海電氣與印度KSK能源公司簽訂了一項協議,由前者提供125臺單機容量為2兆瓦的機組,總訂單容量達25萬千瓦。
困難急需克服
2008年6月,印度在發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確定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印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到2015年要達到10%,到2020年達到15%。印度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2-2017)設定的五年新增總裝機目標是1500萬千瓦。目前,印度風電行業在加速發展的同時,還有極大的困難需要面臨。
首先印度的可再生能源行業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在推進,國家缺乏相應的完整法律,對新能源發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不利的影響,某些省制定實施了高標準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而另一些省相對較低甚至尚未建立,同時還存在執法力度不足,導致全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不能保證印度風電市場持續、穩定的發展。
其次,印度輸電線路的安裝和基礎設施建設都跟不上風電場擴展的規模。面對印度國內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裝備陳舊的電網系統和基礎設施顯得力不從心。目前,印度只有80%的風電場所發電力可以輸送出去,基礎設施也還在不斷完善之中。
第三、印度可利用的風能資源預測能力不足是阻礙風電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某些地區,對風能資源理論預測值與風電場實際表現不符的情況頻繁發生,這不僅影響風電開發商的開發信心,也使銀行對擬融資項目風電場場址的資源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印度風電領域的融資問題非常突出,獨立發電商在風電領域的成長有助于風電項目的融資,但高額的貸款成本使產業以較快步伐擴張的能力受到很大影響。風電場運營商面臨資金拖欠問題,公共事業單位總是拖延支付給風電發電商的款項,導致現金流的嚴重緊張。除此之外,由于土地資源緊缺,在印度獲得土地許可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