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水平尾翼部件裝配正在中國商飛浦東基地緊張進行。這既是中國民機第一個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的開工,也是中國商飛自主研制部件的第一次裝配,更是浦東基地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個部件裝配。
此前,中國商飛大場基地幾次擴建,產能達到了極限,已不能適應C919大型客機和ARJ21新支線飛機的研發和批量生產。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浦東基地逐步建成投用,既可以滿足“兩大”型號研制,又能適應未來雙通道寬體客機總裝制造需要。
“三線聯動”解決組織之難
C919大型客機項目平尾部件由外伸段盒段(雙側),外伸段前緣、前緣艙結構(雙側),外伸段后緣艙(雙側)及升降舵(雙側)等結構組成,主要采用復合材料層壓板與蜂窩夾芯及鈦合金鍛件等新工藝、新材料。
因研制難度大、制造要求高、參研單位多,為高效開展組織制造工作,上飛公司“三線聯動”。一線組建駐供應商跟產團隊,針對模具制造和復材件制造等“疑難雜癥”,團隊每天按計劃及時反饋生產情況,落實解決問題,確保生產過程的有序進行;二線牽著設計力量,組織工程人員參與并支持團隊工作,及時落實技術文件、完善數模;三線融合多力全面參與支援保障工作,凝聚項目、生產、技術、質量、適航等條線,確保問題反饋及時、解決及時、落實及時。三線并行推進,力保生產順暢度。
較之ARJ21新支線飛機,C919大型客機平尾部件整個結構形式都有所不同,基本為復合材料,只有少數受力件為金屬材質,其連接關系更復雜。為此,上飛公司于2012年啟動平尾部件制造論證工作,著手進行相關工藝、技術方案準備。
上飛公司承擔全部零件工裝制造、全部金屬零件生產和大部分復材零件生產工作;哈飛公司負責平尾外伸段涉及許用值試驗的復材零件生產工作;成飛民機實施平尾升降舵涉及許用值試驗、前緣涉及磷酸陽極化膠接復材零件的生產,借用供應商設備、快速推進項目。按照平尾層壓板、蜂窩等結構特點,通過現場跟產團隊,進行技術牽頭、指導。
據了解,2009年底,中國商飛在浦東機場以南新建總裝基地,占地4000畝,將滿足ARJ21新支線系列飛機、150座級單通道大客機和250座級雙通道大客機的總裝、試飛、交付任務。從一片灘涂到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如今為中國民機打造的浦東高級“產房”已經初具規模。
“我們這里有‘四大金剛’——總裝廠房、部裝廠房、交付中心和復合材料中心,采取鋼格構柱網架或者桁架設計;還有‘四小天鵝’——鈑金制造中心、物流中心、數控中心以及工裝設計和制造中心,采用實腹式鋼架或門式鋼架設計。”浦東基地現場指揮部負責人王紹杰介紹,中央翼裝配生產線等5條主要生產線的安裝工作均有條不紊地開展著。7月底,平尾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