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第20屆國際玻纖年會上,浙江巨石集團董事長張毓強從中國玻纖董事長曹江林手中接過中國玻纖股份有限公司的銘牌。此舉標志著上市央企中國玻纖正式將總部遷至浙江省桐鄉市。
據了解,在運作中,中國玻纖探索使用了“央企市營”的模式,中國建材集團發揮央企在資源、政策等方面的優勢,而巨石集團則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高效、敏銳的特點,更充分地實現了央企的市場化經營。
“中國玻纖的運作就是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生動實踐,也正因為這些成功的探索,今年國資委選擇我們作為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的兩家企業之一。”曹江林如此表示。
巨石集團作為一家植根在縣級市的民營企業,為何能讓中國玻纖做“上門女婿”?張毓強給出的答案是:巨石集團擁有的三個全球優勢。
一是問鼎全球的實力。從1999年年產量不足5萬噸,到2005年成為全亞洲生產規模最大的玻纖企業,再到2008年問鼎全球,巨石集團的發展實現了“步步高”,目前年產能達到110萬噸,占全球玻纖生產總量的20%。
二是布局全球的戰略。目前,巨石集團已在加拿大、法國、印度、韓國、美國、英國等地建有14家海外控股子公司和2家海外經銷商,在南非和埃及布局了生產基地。下一步,巨石更打算將研發中心建到北美等復合材料行業最前沿的地區去。
三是領先全球的技術。巨石集團擁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并在玻纖大型無堿池窯、中堿池窯、廢絲利用三大領域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目前,企業累計專利授權數達384個。
“與中國建材合作,巨石奠定了三大全球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央企收獲了競爭力,民企則獲得了更大話語權。”張毓強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巨石的發展早就印證了央企民企融合發展的成效。”
除了三大全球優勢,也許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目前中國玻纖95%以上的產值和利潤來自巨石集團。
在當天的第二十屆國際玻纖年會上,巨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國明對外宣布:“經過兩年的考察,巨石北美項目已經進入決策階段。”據悉,北美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3億美元,年產8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走出國門”的企業不少。尤其是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積極“走出去”成為化解產能過剩的手段之一。但總體來看,“走出去”的不少,能夠健康地走下去的不多;投資數額很大,但盈利能力缺乏;建成的規模很大,但真正能夠形成競爭力的不多。巨石此番走出去,自然引來關注的目光。“與之前埃及項目追求低成本不同,巨石北美項目重在對產品高端化的探索。”張毓強說,到美國建廠意味著未來巨石將在產品結構上全面對接美國市場。
桐鄉市政府相關官員表示,中國玻纖是桐鄉歷史上第一個國字頭的企業落戶。中國玻纖遷址桐鄉,更有利于桐鄉吸引上下游相關產業進駐,做強做大玻纖產業。同時,桐鄉目前正在建設以風力發電、汽車、船用復合材料為主的玻纖復合材料產業基地,中國玻纖遷址桐鄉,將十分有利于產業基地的集聚和發展,從而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