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考察,巨石北美項目已經進入決策階段。”在中國巨石第二十屆國際玻纖年會上,巨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國明對外宣布這一消息,引發在場國內外千名嘉賓熱議。據了解,北美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3億美元,年產8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
近些年,“走出去”的浙企不少。尤其是在國內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積極“走出去”成為化解產能過剩的手段之一。但總體來看,“走出去”的不少,能夠健康地走下去的不多;投資數額很大,但盈利能力缺乏;建成的規模很大,但真正能夠形成競爭力的不多。巨石此番走出去,自然引來關注的目光。
挺進北美市場
“與之前埃及項目追求低成本不同,巨石北美項目重在對產品高端化的探索。”巨石集團董事長兼CEO張毓強說,到美國建廠意味著未來巨石將在產品結構上全面對接美國市場。同時,當地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是巨石迫切需要的。
“巨石在美‘先遣部隊’,已關注到了食品級的高端玻纖產品市場。”巨石集團發展戰略部總經理趙軍介紹。
即便在埃及,巨石項目仍在向外延伸拓展。繼今年5月埃及項目正式投產以來,在剛過去的9月份,新上的短切原絲氈項目已順利投產。它是玻纖的深加工項目,年產量達到5000噸。與此同時,兩個短切原絲氈、系列包裝材料和玻纖設備加工項目,均在緊張建設中。
“目前埃及公司產銷率達到100%,效益十分可觀。”這一數字,讓張毓強難掩興奮。
在巨石集團內部,2012年被稱作公司國際化元年。“國際化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選擇。巨石在20年前,不可能實現國際化。而現在的巨石,已經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不走國際化也不行了,這是主動走出去。同時,巨石的國際化也是被‘逼’出來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反傾銷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國內資源的日益匱乏與價格上漲等,都促使巨石必須加快國際化的步伐。”張毓強表示。
為促進浙企更好地“走出去”,由省級10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浙江省國際投資96357平臺”正在籌建中。今后,除敏感國家、敏感行業外,10萬美元以下的中方投資境外項目將改為備案制。同時,我省還計劃安排10億元“走出去”專項支持資金,鼓勵浙江中小企業對外投資。
堅持“先建市場,后建工廠”,成為巨石海外成功投資的關鍵。目前,巨石集團除了在埃及建成完整的玻纖生產基地,在南非建成一條短切氈生產線之外,已在新加坡、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建有14家海外控股子公司,以及德國漢姆和英國凱西兩家海外獨家經銷商。
緊緊盯住高端
近日,巨石年產1億米電子布生產線全線投產,意味著電子布產品開發節奏加快。它也是巨石玻纖產品中的高端品種。
近年來,全國制造業企業仍普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產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而玻纖行業,經過近幾年整體產能控制,產銷表現較為平衡。
以巨石集團為例,今年以來產銷兩旺,業績上升,預計集團全年產量與去年持平,銷量提升20%左右,產銷水平更趨合理。
堅持產品高端化,成為巨石應對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巨石集團開發出了一批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新產品,形成了新的拳頭產品體系。TP短切原絲、熱塑性長纖產品、光纜加強芯用紗、高性能開纖電子布等高端產品均實現較快增長、性能升級、客戶增加和應用領域拓寬。
以本屆年會上巨石集團隆重推出的E7玻璃纖維為例。據了解,E7玻璃纖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同類產品中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集團副總工程師張燕強調,E7無硼無氟玻璃纖維,既有E玻璃纖維的所有優勢,又在模量、強度、軟化溫度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能夠滿足高端的特殊需求。
2014年,巨石集團新增產品認證及檢測、專利申請及授權數量增長快速,其中包括新增8個產品認證,新增48個產品檢測,新增專利授權58個,累計授權總數達384個。
“產品結構方面,高端產品比例逐年提高。預計2014年全年巨石玻纖產品中的高端產品比重達到49%。同時,銷售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內銷比重提高,直銷比例增大,預計今年內銷將占60%,外銷40%,另外直銷占比將達到83%。”楊國明在發布會上介紹。
打造“總部經濟”
近日,中國玻纖從北京正式遷址桐鄉,標志著投資主體與經營主體合二為一。目前所有的注冊工作已全部完成,這也是桐鄉歷史上第一個“國”字頭的企業落戶。
業界認為,上市公司中國玻纖遷址桐鄉,有利于桐鄉吸引上下游相關產業進駐,做強做大玻纖產業。同時,當前桐鄉正在建設以風力發電、汽車、船用復合材料為主的玻纖復合材料產業基地,中國玻纖遷址桐鄉,將十分有利于該產業基地,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
前不久,巨石列入了我省首批“三名”培育試點企業,以總部型企業為主要培育目標。
“從前我們強調‘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也就是說不求企業的所有權歸屬誰,只求工廠建在自己這里就好了;現在我們則強調‘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也就是說不求工廠在桐鄉,但求海外工廠是我們的,力圖打造一個‘總部經濟’。”張毓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