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的應用推廣,決定著工業轉型升級的力度與速度,新材料產業無疑是工業加速升級的“催化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省工信廳大力推動,全省新材料產業近年來形成了科學布局、快速增長的喜人態勢。已成為陜西省新支柱產業的一大亮點。
全省新材料產業布局合理優勢凸顯
早在2012年,省委中心組針對材料產業發展進行了專題學習,對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認識。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制定了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3569”戰略:把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作為工業調結構、上水平、轉變發展方式和帶動其它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通過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促進工業強省戰略。
近年來,新材料產業在陜西省迅猛發展,化工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各領風騷,輻射帶動功能日益增強。預計2014年,陜西省新材料產業產值將達到900億元。
同時,新材料產業在陜西省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科學布局,有利于其發展潛力的進一步迸發。
西安經開區初步形成超導材料、高性能金屬復合材料、特種精密鑄造材料、新能源材料、電力電子器件用材料等相關產業集群。
咸陽涇渭新區特種晶體材料、多晶硅材料和光伏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西安航空、航天產業基地的航空、航天用新材料開發生產逐步形成規模。
寶雞高新區以鈦產業為核心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材料加工業技術和規模國內領先。
安康新型材料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的新型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硅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四大產業體系。
商洛市釩及釩合金產業、光伏產業和氟硅產業發展有較強優勢。
化工新材料迅猛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陜西省化工新材料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陜西省多個現代煤化工下游新材料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此舉不僅標志著陜西加快實施“三個轉化”戰略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對陜西乃至全國煤油氣資源深度轉化和高效利用發揮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也標志著陜西省化工新材料產業開啟了強勁增長勢頭。
一是煤制烯烴及其下游樹脂聚合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陜西省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能源化工項目,延長集團靖邊園區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一次開車成功。該項目總投資達到270億元,建設150萬噸渣油催化熱裂解制60萬噸烯烴和180萬噸煤制甲醇制60萬噸烯烴及其下游聚合樹脂材料,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170億元。該項目通過多種原料優化配置和工藝技術的集成創新,打破了煤、石油、天然氣單一化工的傳統模式,通過多種資源綜合利用、化學元素優化組合,實現碳氫互補、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新理念,被列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推廣項目”。
中煤集團榆橫180萬噸煤制甲醇制60萬噸烯烴及其下游樹脂聚合物項目,在8月8日一次投料試車成功,順利打通全流程,先后成功產出合格聚乙烯、聚丙烯產品,比計劃提前5個月時間,創造了國內國際同等規模、同類裝置建設周期最短、投料試車最順、投資控制最緊、安全管理最好、工程質量最優、項目管理最佳、建設環境最和諧的優異成績。該項目建成不僅為加快發展新型煤化工、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對于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地方產業升級具有積極示范效應。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將超過60億元。
此外,擁有DMTO二代自主知識產權的陜煤化集團蒲城清潔能源公司180萬噸煤制甲醇制70萬噸烯烴及其下游樹脂聚合物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年內可建成投產,達產后年產值可達到78億元。
這3個大型烯烴項目的投產,將使陜西省煤制烯烴產能達到250萬噸。已投產的延長和中煤2個煤制烯烴項目每月可產出15萬噸烯烴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每月可新增產值15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這2個項目共計可完成聚乙烯、聚丙烯約6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超過60億元。
二是精細化工新材料發展迅速。陜煤化集團陜化比迪歐公司新建10萬噸/年1,4-丁二醇(BDO)及下游產品4.6萬噸聚四氫呋喃生產裝置于7月23日一次投料開車成功,順利產出聚四氫呋喃(PTMEG)優等品。該項目是在2009年建成陜西首套3萬噸/年1,4-丁二醇的基礎上擴建的二期工程,采用目前先進的美國英威達炔醛法生產工藝,具有能耗低、產品質量高、流程簡單等優點,BDO轉化率達到100%。項目總投資26.3億元,達產后年可新增產值18億元。與1,4-丁二醇配套的附加值較高的γ-丁內酯、N-甲基吡咯烷酮等下游精細化工新材料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明年初可建成投產,將新增產值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