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有企業間競爭
中國風機葉片行業起步較晚,最初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近年來該行業發展迅速、市場逐漸成熟,已經形成由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研究院所、上市公司等多元化經營的格局。
目前,國內葉片制造業逐漸形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中航惠騰、中復連眾與中材科技為代表,它們產量高、規模大,主要向金風、華銳等主要風電整機制造商供貨,市場穩定;第二梯隊以中山風能葉片有限公司、天津東汽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為主,其背后有自己的整機制造母公司做靠山,葉片主要自產自銷,暫時不用擔心銷路問題;第三梯隊公司規模較小,既無大公司的穩定訂單,也無母公司的銷路保證。
二、潛在進入者分析
在風電的主要零部件當中,葉片的門檻相對較低,而由于供需偏緊張、盈利較好,導致諸多企業進入葉片生產領域。與其他零部件相比,風電的低門檻體現在技術門檻和原材料門檻兩方面。
A、技術方面,國內目前主要的兆瓦級葉片生產商多是在近幾年通過與境外企業合作獲得的生產技術,嚴格來講都屬于新進入者。從目前的情況看,全套技術以及圖紙轉讓的成本相對其他領域要低不少,使得部分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有可能參與其中;
B、生產方面,葉片生產的主要原料樹脂和玻璃纖維布的價格盡管維持高位,但供應量尚寬松,企業容易獲得合格的原料供應。
目前,國內三大發電設備制造商已進入風電設備行業,國外主要風機制造商也已在國內設廠,我國該行業已經基本沒有較大威脅的潛在進入者。但是,由于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風機制造業高速增長,仍有相當多的其他企業垂涎于該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想進入風電設備制造業。
三、替代品威脅分析
近年來,風電的成本呈現持續下降態勢,每千瓦時風電成本由20世紀80年代的20美分下降到現如今的4美分左右。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風機制造中規模效應的發揮,風力發電成本仍具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將逐步接近常規能源成本。
根據我國能源發展戰略,我國未來將逐步優化電力裝機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縮小火電等化石能源發電在我國電力裝機結構中的比例。但是,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在我國剛剛起步,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則會存在較大的技術瓶頸和過高成本的難題。因此,短期內風力發電將是最具商業化條件的替代能源,風電設備制造業面對的替代品威脅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