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進行干預的各種政策的總和。產業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保護幼小民族產業的成長;熨平經濟震蕩;發揮后發優勢,增強適應能力。產業政策具有導向作用,是鼓勵和促進需要發展的產業盡快建立和擴張,限制不需要發展的產業促使其縮小或向其他產業轉產,是行業發展的基石。
我國玻璃纖維行業在經歷了產量快速發展時期后,已經進入到了以加速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為主的新時期,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全行業發展共識,關注產業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是引導、保障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以來玻纖行業有關的產業政策出臺情況如下:
2010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正式明確了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獨領風騷,玻璃纖維工業要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的響應機制和正確的發展策略,搭乘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車,積極涉足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向高層次、高附加值、多材料復合方向發展,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隨著玻纖深加工生產線的陸續投放,形成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2011年發改委制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明確了“5萬噸/年及以上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和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技術開發與生產”為鼓勵類,“中堿玻璃球生產線、鉑金坩堝球法拉絲玻璃纖維生產線”為限制類,“陶土坩堝玻璃纖維拉絲生產工藝與裝備”為淘汰類。
2011年初,《玻璃纖維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啟動,確定了行業的戰略性任務:全行業進行結構大調整,從以發展池窯為中心轉移到完善池窯技術、重點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為主的方向上來;深化制品加工,大力開發產品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繼續提高技術、工藝、裝備水平,瞄準國際玻纖高端產品;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力求全行業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該年底在《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藍圖中,玻璃纖維首次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一同,成為建材產業的五大產業之一,成為轉型升級的重點行業。
2012年10月,《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2012年修訂)》正式實施。11月,《玻璃纖維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頒布。這標志著我國玻璃纖維行業開始走向成熟發展階段,用準入條件規范和引導行業,明確有關各方的監督與管理職責,積極完善項目建設審批檢查程序,實施行業準入公告管理,不斷提升完善行業法規。
關注本行業產業政策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下游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疏通產業鏈,促進玻纖產業鏈的延伸,擴大應用,行業才不會陣痛,才會沿著可持續發展之路行進。位于產業鏈終端的玻纖制品始終是決定整條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因素。玻璃纖維擁有眾多的下游產業,下游產業政策的調整、發展趨勢的變動都會對玻璃纖維原料的供應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月頒布了《工業轉型升級投資指南》,《指南》共分六章,對13個行業列出865個項目的投資重點和方向。覆銅板被列入第335條和341條,覆銅板的原材料電子級環氧樹脂被列入第17條,電子細紗被列入第109條,電子銅箔也被列入第335條。據我國PCB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是我國PCB產業邁向強盛的重要機遇期。這將大大擴大玻璃纖維的市場需求。
我國玻璃纖維行業在經歷了產量快速發展時期后,已經進入到了以加速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為主的新時期,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全行業發展共識,關注產業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是引導、保障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以來玻纖行業有關的產業政策出臺情況如下:
2010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正式明確了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獨領風騷,玻璃纖維工業要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的響應機制和正確的發展策略,搭乘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車,積極涉足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向高層次、高附加值、多材料復合方向發展,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隨著玻纖深加工生產線的陸續投放,形成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2011年發改委制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明確了“5萬噸/年及以上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和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技術開發與生產”為鼓勵類,“中堿玻璃球生產線、鉑金坩堝球法拉絲玻璃纖維生產線”為限制類,“陶土坩堝玻璃纖維拉絲生產工藝與裝備”為淘汰類。
2011年初,《玻璃纖維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啟動,確定了行業的戰略性任務:全行業進行結構大調整,從以發展池窯為中心轉移到完善池窯技術、重點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為主的方向上來;深化制品加工,大力開發產品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繼續提高技術、工藝、裝備水平,瞄準國際玻纖高端產品;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力求全行業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該年底在《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藍圖中,玻璃纖維首次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一同,成為建材產業的五大產業之一,成為轉型升級的重點行業。
2012年10月,《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2012年修訂)》正式實施。11月,《玻璃纖維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頒布。這標志著我國玻璃纖維行業開始走向成熟發展階段,用準入條件規范和引導行業,明確有關各方的監督與管理職責,積極完善項目建設審批檢查程序,實施行業準入公告管理,不斷提升完善行業法規。
關注本行業產業政策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下游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疏通產業鏈,促進玻纖產業鏈的延伸,擴大應用,行業才不會陣痛,才會沿著可持續發展之路行進。位于產業鏈終端的玻纖制品始終是決定整條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因素。玻璃纖維擁有眾多的下游產業,下游產業政策的調整、發展趨勢的變動都會對玻璃纖維原料的供應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月頒布了《工業轉型升級投資指南》,《指南》共分六章,對13個行業列出865個項目的投資重點和方向。覆銅板被列入第335條和341條,覆銅板的原材料電子級環氧樹脂被列入第17條,電子細紗被列入第109條,電子銅箔也被列入第335條。據我國PCB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是我國PCB產業邁向強盛的重要機遇期。這將大大擴大玻璃纖維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