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14年,進入2015年的遠洋漁船建造市場將何去何從?記者近日從遠洋漁業相關企業了解到,建造需求減少是各方對今年形勢的主流看法。從大型遠洋捕撈企業到漁業協會組織,無不對今年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前景持悲觀態度,有漁船建造企業甚至表示,建造需求將會大幅下降。
不過,在市場轉折之時,漁船建造領域也將浮現新的機遇。不少漁船建造企業認為,今年整個行業將面臨非常復雜的局面,企業發展壓力巨大。為了克服漁船建造業務減少帶來的困難,不少漁船建造企業已經采取了積極行動。
多重因素致需求減少
遠洋漁業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是影響遠洋漁船建造需求的重要因素。事實上,無論是國內漁船相關補貼政策的改變,還是國際漁業管理日趨嚴格的現狀,都使得大規模遠洋漁船建造不再具備基本的條件。
中國水產總公司董事姜作義認為,前幾年國家對建造遠洋漁船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有力地帶動了漁船裝備的升級換代。漁船建造市場當時非常“紅火”,僅2013年就新建了600多艘遠洋漁船。目前,國家已出臺政策讓遠洋漁船建造適度“減速”,除替代舊船外,不再受理新建金槍魚、魷魚、秋刀魚、公海拖網、公海圍網等漁船的建造申請。新建漁船審批趨嚴,將直接導致漁船建造項目的減少。
“漁船燃油補貼的降低也將影響船東新建漁船的積極性。”姜作義說,在油價下跌前的幾年中,燃油補貼增加的幅度遠遠超過了油價漲幅,吸引了許多商業資本紛紛進入遠洋捕撈行業。他分析,隨著油價的暴跌和我國漁業形勢的變化,燃油補貼政策極有可能出現調整,遠洋漁船能夠獲得的燃油補貼將下降。這樣一來,那些原本打算投資遠洋漁船的其他行業資本勢必遠離這一行業。
遼寧省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陳旭昌說,是否建造更多遠洋漁船與國外漁場的開發和利用情況也有很大關系。2014年,一些西非沿海國家陸續新建了大量漁船,逐步發展本國的海洋捕撈業。這大大縮小了我國漁船在這些海域的作業空間。另外,因當地漁業管理政策的變化,我國在印尼海域的遠洋漁業項目開展也出現困難。總之,長期在這一海域作業的數百艘中國漁船中,未來將有一部分被迫退出。相對現有作業海域,我國遠洋漁船未來能去的海域將會減少。
“今年漁船建造需求無疑將會大幅縮減。”大連漁輪公司總經理徐占鵬非常肯定地說,經歷了前期突飛猛進的增長后,遠洋漁船建造已經過了頂峰期。部分類型遠洋漁船的建造可能萎縮,另一部分類型遠洋漁船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下行市場不乏新亮點
盡管遠洋漁船建造市場總體上不容樂觀,但部分領域需求仍有增長的潛力,南沙漁船就是陳旭昌看好的漁船類型。他分析認為,南沙海域本來就是我國的傳統漁場,而且隨著周邊形勢日益復雜,出于維護我國南海海洋權益的需要,南沙漁船的發展將具有特別的意義。
2014年12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了《廣東省遠洋和南沙漁船更新改造項目立項計劃建議》,計劃全省(不含深圳)共投資2.5億元,建造30艘漁船,獎補資金共計3000萬元。在總共9家項目單位中,有5家單位的作業區域明確定為C3類漁區(南海區)或中沙海域。其中,一艘總長60米的鋼質燈光罩網漁船投資額達到1360萬元。
“過洋性漁船的需求潛力相對較大。”陳旭昌說,大洋性漁業受國際漁業監管日趨嚴格的影響較大,捕撈強度不可能增加多少。但我國漁業公司可以通過與國外漁業公司合作,從事過洋性捕撈生產。2014年12月,福建省出臺了《關于做好2014年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省級財政和區市財政將分別對船長24米以下的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給予漁船造價5%的經費補助。這是福建省首次出臺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的扶持政策。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全國玻璃鋼漁船產業技術發展聯盟成立后,我國玻璃鋼漁船發展已步入了新的軌道。他認為,形成產業組合將大大加快玻璃鋼漁船的產業化進程,今年玻璃鋼漁船的推廣應用將呈現嶄新的局面。另外,包括政府漁政管理部門在內的各方人士都在呼吁,在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中應將玻璃鋼漁船列入補貼范圍。可見,玻璃鋼漁船產業蘊藏著巨大潛力。
同時,以休閑漁船為載體的休閑漁業已成為國家和地方推進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2015年工作計劃中,首項內容就是發展休閑漁業,具體內容包括推廣休閑漁船標準化船型、召開第二屆休閑漁船專業委員會會議及切實推進休閑漁船規范化管理等。這對相關漁船建造企業來說,無疑意味著新的機遇。
積極行動應對市場轉折
“去年年初以來,漁船建造訂單越來越少,以漁船建造為主的企業已進入經營比較艱難的時期。”南方一家漁船建造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對漁船建造業務依賴程度較高的企業日子很不好過,能否挺過2015年,將是一個問題。市場驟冷迫使漁船建造企業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保持漁船建造業務的持續發展。
要想從容應對遠洋漁船市場變化,占領高端遠洋漁船建造“制高點”是有效手段之一。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的產品主要為商船、公務船和高端漁船。該公司始終瞄準高端遠洋漁船,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發設計能力。多年來,依托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授予的“遠洋漁船建造與技術示范基地”和該公司組建的遠洋漁船研發中心,京魯船業研發的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國漁船建造產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作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5—8月,京魯船業自主研發、建造的9艘77米秋刀魚/魷魚釣船陸續開赴北太平洋海域,在半年時間內取得了捕獲28000噸魚品的佳績。“打造領先的技術實力,才能取得行業競爭的優勢地位。否則在市場不好時,處在產品門檻較低的業務領域就會非常難受。”京魯船業董事長王轟說,我國漁船裝備水平、生產效率與發達遠洋漁業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高端遠洋漁船的發展刻不容緩,因此,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遠洋漁船總是會受到船東青睞。這樣看來,形成高端遠洋漁船的設計和建造能力,對遠洋漁船建造企業至關重要。
浙江方圓造船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郭志良認為,對專業建造漁船的企業來說,逐步實現船舶產品類型的多樣化,也是應對漁船建造業務萎縮的一個辦法。隨著遠洋漁業市場格局的變化,企業只有結合漁船建造經驗進行非漁業船舶的技術儲備,才能在波動的市場中避免過于被動。據記者了解,北方一家漁船建造企業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劃轉型發展,目前已進軍特種船建造領域,去年已交付了兩艘亞洲最大的消防船。正是其產品的多元化提升了其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
不過,在市場轉折之時,漁船建造領域也將浮現新的機遇。不少漁船建造企業認為,今年整個行業將面臨非常復雜的局面,企業發展壓力巨大。為了克服漁船建造業務減少帶來的困難,不少漁船建造企業已經采取了積極行動。
多重因素致需求減少
遠洋漁業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是影響遠洋漁船建造需求的重要因素。事實上,無論是國內漁船相關補貼政策的改變,還是國際漁業管理日趨嚴格的現狀,都使得大規模遠洋漁船建造不再具備基本的條件。
中國水產總公司董事姜作義認為,前幾年國家對建造遠洋漁船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有力地帶動了漁船裝備的升級換代。漁船建造市場當時非常“紅火”,僅2013年就新建了600多艘遠洋漁船。目前,國家已出臺政策讓遠洋漁船建造適度“減速”,除替代舊船外,不再受理新建金槍魚、魷魚、秋刀魚、公海拖網、公海圍網等漁船的建造申請。新建漁船審批趨嚴,將直接導致漁船建造項目的減少。
“漁船燃油補貼的降低也將影響船東新建漁船的積極性。”姜作義說,在油價下跌前的幾年中,燃油補貼增加的幅度遠遠超過了油價漲幅,吸引了許多商業資本紛紛進入遠洋捕撈行業。他分析,隨著油價的暴跌和我國漁業形勢的變化,燃油補貼政策極有可能出現調整,遠洋漁船能夠獲得的燃油補貼將下降。這樣一來,那些原本打算投資遠洋漁船的其他行業資本勢必遠離這一行業。
遼寧省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陳旭昌說,是否建造更多遠洋漁船與國外漁場的開發和利用情況也有很大關系。2014年,一些西非沿海國家陸續新建了大量漁船,逐步發展本國的海洋捕撈業。這大大縮小了我國漁船在這些海域的作業空間。另外,因當地漁業管理政策的變化,我國在印尼海域的遠洋漁業項目開展也出現困難。總之,長期在這一海域作業的數百艘中國漁船中,未來將有一部分被迫退出。相對現有作業海域,我國遠洋漁船未來能去的海域將會減少。
“今年漁船建造需求無疑將會大幅縮減。”大連漁輪公司總經理徐占鵬非常肯定地說,經歷了前期突飛猛進的增長后,遠洋漁船建造已經過了頂峰期。部分類型遠洋漁船的建造可能萎縮,另一部分類型遠洋漁船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下行市場不乏新亮點
盡管遠洋漁船建造市場總體上不容樂觀,但部分領域需求仍有增長的潛力,南沙漁船就是陳旭昌看好的漁船類型。他分析認為,南沙海域本來就是我國的傳統漁場,而且隨著周邊形勢日益復雜,出于維護我國南海海洋權益的需要,南沙漁船的發展將具有特別的意義。
2014年12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了《廣東省遠洋和南沙漁船更新改造項目立項計劃建議》,計劃全省(不含深圳)共投資2.5億元,建造30艘漁船,獎補資金共計3000萬元。在總共9家項目單位中,有5家單位的作業區域明確定為C3類漁區(南海區)或中沙海域。其中,一艘總長60米的鋼質燈光罩網漁船投資額達到1360萬元。
“過洋性漁船的需求潛力相對較大。”陳旭昌說,大洋性漁業受國際漁業監管日趨嚴格的影響較大,捕撈強度不可能增加多少。但我國漁業公司可以通過與國外漁業公司合作,從事過洋性捕撈生產。2014年12月,福建省出臺了《關于做好2014年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省級財政和區市財政將分別對船長24米以下的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給予漁船造價5%的經費補助。這是福建省首次出臺小型過洋性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的扶持政策。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全國玻璃鋼漁船產業技術發展聯盟成立后,我國玻璃鋼漁船發展已步入了新的軌道。他認為,形成產業組合將大大加快玻璃鋼漁船的產業化進程,今年玻璃鋼漁船的推廣應用將呈現嶄新的局面。另外,包括政府漁政管理部門在內的各方人士都在呼吁,在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中應將玻璃鋼漁船列入補貼范圍。可見,玻璃鋼漁船產業蘊藏著巨大潛力。
同時,以休閑漁船為載體的休閑漁業已成為國家和地方推進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2015年工作計劃中,首項內容就是發展休閑漁業,具體內容包括推廣休閑漁船標準化船型、召開第二屆休閑漁船專業委員會會議及切實推進休閑漁船規范化管理等。這對相關漁船建造企業來說,無疑意味著新的機遇。
積極行動應對市場轉折
“去年年初以來,漁船建造訂單越來越少,以漁船建造為主的企業已進入經營比較艱難的時期。”南方一家漁船建造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對漁船建造業務依賴程度較高的企業日子很不好過,能否挺過2015年,將是一個問題。市場驟冷迫使漁船建造企業深入思考,如何才能保持漁船建造業務的持續發展。
要想從容應對遠洋漁船市場變化,占領高端遠洋漁船建造“制高點”是有效手段之一。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的產品主要為商船、公務船和高端漁船。該公司始終瞄準高端遠洋漁船,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發設計能力。多年來,依托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授予的“遠洋漁船建造與技術示范基地”和該公司組建的遠洋漁船研發中心,京魯船業研發的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國漁船建造產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作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5—8月,京魯船業自主研發、建造的9艘77米秋刀魚/魷魚釣船陸續開赴北太平洋海域,在半年時間內取得了捕獲28000噸魚品的佳績。“打造領先的技術實力,才能取得行業競爭的優勢地位。否則在市場不好時,處在產品門檻較低的業務領域就會非常難受。”京魯船業董事長王轟說,我國漁船裝備水平、生產效率與發達遠洋漁業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高端遠洋漁船的發展刻不容緩,因此,不管市場如何變化,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遠洋漁船總是會受到船東青睞。這樣看來,形成高端遠洋漁船的設計和建造能力,對遠洋漁船建造企業至關重要。
浙江方圓造船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郭志良認為,對專業建造漁船的企業來說,逐步實現船舶產品類型的多樣化,也是應對漁船建造業務萎縮的一個辦法。隨著遠洋漁業市場格局的變化,企業只有結合漁船建造經驗進行非漁業船舶的技術儲備,才能在波動的市場中避免過于被動。據記者了解,北方一家漁船建造企業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劃轉型發展,目前已進軍特種船建造領域,去年已交付了兩艘亞洲最大的消防船。正是其產品的多元化提升了其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