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全國最大的低速電動車市場,產銷量高、企業密集、地方政策支持,曾出現一枝獨秀的局面。近幾年,山東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諸如德州富路集團投資10億元的10萬輛低速電動車項目、山東時風集團一期投資10億元的20萬輛低速電動車項目、山東唐駿歐鈴投資15億元的20萬輛低速電動車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一時間引領山東電動車的擴張浪潮。同時,整車帶動了關鍵零部件發展,濰坊威能公司投資6億元的鋰動力電池項目、韓國LS產電、北京利維能公司等一批電驅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等企業紛紛看好山東市場,相繼來山東投資建廠,初步形成合作研發機制。
整頓后低速電動車產品向規范化發展
為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2014年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公布了首批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準入名單,共有9家企業獲準。《準入規范》推出后,多款低速電動車新品密集推向市場,一改往日“同質化”競爭的局面。例如麗馳推出的A01與B01車型、寶雅推出“童年”兩門兩座小型電動車等。新車型大多摒棄購買車殼的做法,而是重新設計開發,技術品質有一定提升。經過前幾年發展累積,主流低速電動車企業均開始強調品質品牌的發展。另外,從車型類別來看也趨于多元化發展。
從企業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大多數品牌的低速電動車續航里程較以往有所提升,續航里程多在100-160公里范圍內。相對而言,低速電動車產品車速并沒有明顯提升,大多為40-60公里/時,仍符合“低速”的定性,但續航里程的延長使產品更加實用。
電動車、新能源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目前電動兩輪車應經進入飽和階段,不會再有大的市場爆發,而電動三輪與新能源四輪作為一個新的增長亮點迅速吸引人的眼球。2014年,電動三輪車與四輪車產業保有量已經突破1500萬輛大關,低速電動車增長已經進入到快速上升期。
低速電動車在農村市場形成了爆發式的增長,為了方便農作物運送,大量的農民選擇了購買了電動三輪車四輪車。同時,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充當了物流角色,也促進了其銷量的增長。還有低速電動車在城鄉結合部與城市的大量使用,如載客、短途運輸貨物、做小生意等。這些都促進了低速電動車在2014年實現了大幅增長。 由于符合中老年人、中低收入者、家庭主婦的出行要求,可以解決城鄉結合部、三、四線城市居民出行難的現狀,因此這個市場一直在井噴式發展。
新能源產業發展亟待政策護航
2014年8月開始,國家部委調研山東低速電動車市場,明確傳達出“盡快出臺管理政策,實現行業健康規范化發展”的信息。盡管2014年國家層面仍未出臺統一的管理標準,但低速電動車行業已經有了轉正的曙光。
2014年中國電動汽車汽車百人會專門成立課題組,研究低速電動車管理發展問題。專家提出兩種路線:一種為借鑒美日做法,在我國低速汽車類別中設立低速電動車子項,將其定義為“低速小型純電動車”;另一種為參照歐盟理模式納入摩托車管理,將其定義為“純電動四輪摩托車”。但無論哪種歸類,低速電動車都需注冊登記、前后上牌、持駕駛證駕駛、上車輛保險等,并納入機動車交通管理。一旦百人會的方案獲得國家認可,有望實現低速電動車的合法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