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規劃即將上報
3月4日,全國政協財經委副主任李毅中在政協分組討論時透露:“目前,工信部與中國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很快要上報國務院。”據悉,該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工業化,這是第一個百年目標;到2050年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邁入世界工業強國的前列。由此,工業肩負著兩個百年目標的重任。
此前,有行業專家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主要是結合中國制造業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趨勢,從技術、產業、產品、管理、制造服務化、核心軟硬件等領域做了長期的戰略規劃。
在工業1.0層面上,我國憑借勞動力優勢,成為世界生產基地。在工業2.0層面,基于中國相對廉價的研發成本,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也在慢慢展現出來。不過,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國制造”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揮之不去。近期制造業PMI持續萎縮、部分制造業工廠關停等,就反映出經濟轉型階段傳統制造業遭遇的巨大壓力和挑戰。當發達國家開始向工業4.0推進的時候,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勢在必行。
實際上,我國具備拓展工業4.0的優勢。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個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依托眾多工業企業的集聚效應而具備了高度靈活性,為將來實現“工業4.0”進行了有效鋪墊。與此同時,我國不僅是重要的產品生產國,還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這種雙重角色將使國內市場與工業生產產生更為強勁的互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并有助抵御世界經濟波動的沖擊。
目前,隨著互聯網、物聯網、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4.0在我國制造業的拓展已經悄然展開。據IDC去年預測,制造業互聯網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售后等價值鏈環節;2015年,制造業互聯網化趨勢將進一步向產品延伸。
工業4.0概念惹關注
加快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發展對推動我國的工業轉型升級,盡快實現工業3.0時代向4.0時代的轉變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智能制造的發展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緩解我國制造業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問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將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行業帶來積極的拉動作用。隨著產業政策的逐漸明朗,智能制造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而一些提前布局的企業無疑將從中大為受益,沈陽機床、華中數控、慈星股份等股票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沈陽機床: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中國的沈陽、昆明以及德國的阿瑟斯雷本。公司主導產品為金屬切削機床,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數控機床,包括數控車床、數控銑鏜床、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數控鉆床、高速仿形銑床、激光切割機、質量定心機及各種數控專用機床和數控刀架等;另一類是普通機床,包括普通車床、搖臂鉆床、臥式鏜床、多軸自動車床、各種普通專機和附件。共300多個品種,千余種規格。市場覆蓋全國,并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的機床產銷量多年來始終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目前,公司的中高檔數控機床已成批量進入汽車、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
華中數控:公司是國內最大的中、高檔數控系統生產企業,主要從事中、高檔數控裝置、伺服驅動裝置、數控機床及紅外熱像儀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是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之一,是目前國內數控系統行業中少數擁有成套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包括數控裝置、伺服驅動裝置及主軸驅動裝置等)和自主配套能力的企業之一。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創新及產業化能力,被評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五軸聯動數控系統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
慈星股份:公司是從事電腦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電腦針織橫機和電腦無縫針織內衣機。公司產品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GE2-45S型電腦針織橫機”和“GE88型電腦無縫針織內衣機”兩個項目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列為“十一五”紡織行業推廣技術項目。公司擁有國內專利57項,國際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2項,并起草編制了電腦針織橫機國家行業標準、電腦無縫內衣機國家行業標準。公司通過收購瑞士斯坦格及參股意大利Logica公司,利用斯坦格的技術、全球營銷網絡和國內生產的成本優勢,實施對外擴張,逐步完善國際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