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股份系玻纖產業鏈一體化領先企業,成長記錄優異。公司主營玻纖制品,同時涉足上游玻纖紗、下游玻纖復合材料樹脂基材。2014 年收入規模約11.1 億元,制品、玻纖紗、樹脂基材貢獻率分別約67%、13%、18%。公司上市以來(2011-2014 年), 收入、凈利潤均有超過30%的復合增速。
制品規模國內領先,玻纖紗布局完成,近年加碼復合材料。公司從制品起航,已成為綜合性制品龍頭,其短切氈、濕法薄氈等制品產量在國內居前。06-07 年向玻纖紗延伸,目前已完成10 萬噸布局。2009 年大力推進向下游布局,預計2015 年完成原定的“10 萬噸”復合材料產能目標。
玻纖應用環境多樣,品種常新,產業鏈環節特質各異。玻纖在建筑建材/交通運輸(應用比重約在50-70%)、工業、電子、能源、國防等領域均有應用。全球品種已超5000 種,規格超6 萬個;應用領域持續延伸,規格預計年新增1000-1500 種。玻纖紗周期性強;中游制品及一般復材壁壘較低,有大路貨特征,容易走量;下游中高端復材專用性強,技術及認證壁壘較高,客戶黏性強。
全球競爭行業,細分品類小;增長平穩,中國略高。2014 年全球行業規模約700-800 億元;除玻纖紗容量上百億元外,容量在10-20 億元的品類已相對較大。行業增速中樞約是全球GDP 增速的1.5 倍;中國深加工受產業轉移、品類升級推動,增速略高,預計我國復合材料2012-2017 年復合增速約為7%。
產業鏈環節特質決定競爭格局各異,制品及一般復材集中度較低。上游玻纖紗全球CR6 約70-80%;制品及一般復合材料細分領域單個企業份額達20%已屬較高;下游中高端復材單個企業細分領域份額可能超50%。
企業成長重在客戶、產品、應用領域多維度的“常新”;外延收購式擴張有時或是必要選擇。行業缺乏一勞永逸的成長路徑,延伸產業鏈、擴充品類是較自然的成長思路。內生增長在玻纖紗、制品及一般復材領域較易獲得成功,而在中高端深加工(尤以高精尖為甚)領域則面臨重重難題,外延收購式擴張有時或是必要選擇。
公司成長領先可期。2015 年公司傳統領域繼續發力,短切氈、薄氈、樹脂等產品繼續增長,天馬集團并表;預計電子氈、涂層氈、保溫棉等新產品開始貢獻業績。公司顯著受益于行業景氣回暖、歐盟反補貼稅率優惠。
制品規模國內領先,玻纖紗布局完成,近年加碼復合材料。公司從制品起航,已成為綜合性制品龍頭,其短切氈、濕法薄氈等制品產量在國內居前。06-07 年向玻纖紗延伸,目前已完成10 萬噸布局。2009 年大力推進向下游布局,預計2015 年完成原定的“10 萬噸”復合材料產能目標。
玻纖應用環境多樣,品種常新,產業鏈環節特質各異。玻纖在建筑建材/交通運輸(應用比重約在50-70%)、工業、電子、能源、國防等領域均有應用。全球品種已超5000 種,規格超6 萬個;應用領域持續延伸,規格預計年新增1000-1500 種。玻纖紗周期性強;中游制品及一般復材壁壘較低,有大路貨特征,容易走量;下游中高端復材專用性強,技術及認證壁壘較高,客戶黏性強。
全球競爭行業,細分品類小;增長平穩,中國略高。2014 年全球行業規模約700-800 億元;除玻纖紗容量上百億元外,容量在10-20 億元的品類已相對較大。行業增速中樞約是全球GDP 增速的1.5 倍;中國深加工受產業轉移、品類升級推動,增速略高,預計我國復合材料2012-2017 年復合增速約為7%。
產業鏈環節特質決定競爭格局各異,制品及一般復材集中度較低。上游玻纖紗全球CR6 約70-80%;制品及一般復合材料細分領域單個企業份額達20%已屬較高;下游中高端復材單個企業細分領域份額可能超50%。
企業成長重在客戶、產品、應用領域多維度的“常新”;外延收購式擴張有時或是必要選擇。行業缺乏一勞永逸的成長路徑,延伸產業鏈、擴充品類是較自然的成長思路。內生增長在玻纖紗、制品及一般復材領域較易獲得成功,而在中高端深加工(尤以高精尖為甚)領域則面臨重重難題,外延收購式擴張有時或是必要選擇。
公司成長領先可期。2015 年公司傳統領域繼續發力,短切氈、薄氈、樹脂等產品繼續增長,天馬集團并表;預計電子氈、涂層氈、保溫棉等新產品開始貢獻業績。公司顯著受益于行業景氣回暖、歐盟反補貼稅率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