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駐華經濟公使艾伊曼從2014年夏天以來,在媒體采訪和公開演講中每談到中埃經濟合作,必然提及的在埃中國企業就是“JUSHI”。盡管對中國民眾來說這個名字略有拗口也有點陌生,但它的確是艾伊曼這位經濟學博士所言的“一家偉大的中國企業。”
巨石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戰略部總經理趙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階段巨石國際產能合作重點之一是繼續擴大巨石在埃及的生產能力,完成巨石埃及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的建設。目前工廠生產穩定,產品供不應求,經濟效益顯著。”
為了優化巨石埃及產品結構,滿足歐洲、印度以及中東市場的客戶需求,今年一季度,巨石埃及啟動了新增8萬噸產能的二期項目“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總投資額1.8億美元。巨石埃及項目僅僅是中國正在推進的國際產能合作中“一個國別一個行業”的一個項目,但它卻提前探索并代表了中國企業與中國產能走出去的路徑與選擇。
一國一策戰略
對接6月23日,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在外交部“國際產能合作”專題會上表示,埃及是目前中國推進產能合作的重點國家之一。
目前中埃專門成立了產能合作的指導委員會,雙方初步確定了第一批15個中埃產能合作的項目清單,其中包括6個交通領域的項目,5個電力領域合作項目。
為擺脫經濟困境,埃及首要發展的是基礎設施,其中包括蘇伊士運河拓寬及周邊區域的開發、埃及國內及周邊公路的建設,以及為克服電力短缺而進行的水電站、火電站建設和天然氣系能源的開發。其中不少領域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都具有競爭優勢和發展經驗。
去年12月埃及總統塞西訪華會見中國企業家時特意強調,埃及歡迎中國基建、能源和制造業企業前來投資。
“中國推進產能合作具有國別針對性。”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23日在上述專題會上表示,“將根據不同國家的國力、意愿、市場前景等,選擇重點國家,與之建立合作機制、簽署合作文件、形成產能合作示范區。”
王建軍還介紹,除了埃及,目前中國正在就國際產能重點合作項目積極對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國家還有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和印尼等。4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拉美四國期間,也與巴西、秘魯、智利、厄瓜多爾四國主管部門簽署國際產能合作備忘錄。
中國優勢與他國需求契合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處長李洪偉認為,中國推進產能合作的大背景和主要動力在于,中國在鐵路、電力、通訊、核能、鋼鐵、紡織、家電等領域具備了一定的綜合實力優勢和國際競爭力,中國的資本、中國裝備、中國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歡迎。
塞西去年訪華時說,動蕩三年的埃及確實經歷了非常艱難的階段,但希望有更好的未來。希望所有投資者沒有疑慮地走進埃及市場。
李洪偉認為,世界各國對其自身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提升產業水平,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的強烈需求正好與中國推動多雙邊務實合作的對外開放政策形成高度契合,中國的產業優勢和相關國家的資源優勢、地緣優勢、市場優勢可以充分形成互補,為中國與相關國家開展合作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在中國資金的優勢下,投融資能力成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能走多遠、走多快的一個重要指標。而許多合作國已經看重了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新的融資機制的作用。埃及是北非地區唯一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的國家。
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需要互動。劉勁松認為,國際產能合作還具有合作性和兼容性。
近來大力吸引外國投資的埃及,一方面強調本國勞動力較高的素質水平,一方面尊師重教,注重培養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塞西訪華期間就邀請中國高校在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建立科技分校,幫助埃及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工程技術人才。
浙江工業大學新興市場國家工業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衍泰認為,國際產能合作需要目的國具備工業化的基礎,實現工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培養市場意識,推廣創業精神,配套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本國國際競爭力等等。
艾伊曼博士心目中偉大的“JUSHI”將在中國國際產能合作進程中繼續壯大自己。除了已經啟動的二期項目,巨石埃及還將于2016年一季度啟動年產4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額為1.09億美元,計劃2017年一季度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