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玻璃纖維行業是一個完全市場條件下的競爭市場,誰能掌握獨具一格的工藝,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企業管理通常以競爭的激烈程度,將市場分為“紅海”和“藍海”,作為2008年才建設第一條池窯生產線的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玻纖),剛剛起步就面對著這樣一片以量制價、以價制勝的汪洋“紅海”。


產品差異化贏得市場
作為山東能源臨礦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山東玻纖的發展從一開始并不順利,由于當時全國玻纖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局面,加之玻纖行業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經營市場,集團股東甚至懷疑山東玻纖10多億元的投資會“打水漂”。事實證明,生于夾縫的山東玻纖快速成長,其產能在全國排名第四,并成為沂水縣納稅排頭兵。
山東玻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23日,記者來到該公司尋找答案。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全球有六大玻纖供應商產能就占到了總產能的70%。競爭對手已經將基于規模的成本領先和專業化優勢完全占據,如果在競爭上單純依賴規模,在產品結構上跟進E玻璃主流產品,我們將處于異常艱難和被動的境地。”山東玻纖副總經理李釗告訴記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玻纖行業將始終處于“紅海”,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堅持和強化“差異化”戰略,對于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來說,差異化也是生存之道。
李釗說,在去年一次講話中,公司主要領導曾比喻市場就像一片汪洋,魚兒要生存要么個頭大,要么牙齒鋒利而且游得快,即便是條小魚,牙齒一定要鋒利。
考察市場得知,在國內近300萬噸的玻纖產能中,有近200萬噸是池窯法生產的E玻璃纖維,單一技術條件下的規模擴張,加劇了市場無序競爭。為此,山東玻纖第一條生產線確定為中堿玻璃纖維,規避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由于中堿玻璃纖維生產工藝相對復雜且質量優于普通玻纖,在價格上前者比后者每噸高出500-1000元左右,市場細分的前提下,山東玻纖依靠產品的差異化贏得了市場和價格優勢。
石頭變細絲,防火阻燃實現“銅墻鐵壁”
與普通纖維材料外觀相似,玻璃纖維生產出來同樣以細絲狀呈現,只不過,這種細絲在國際頂尖工藝中直徑只有6微米,大約是頭發絲的1/20。生產玻璃纖維的主要原料為石英砂,外觀上看起來就是純白色的石頭,經過加熱使其熔化,再通過特殊工藝將其拉成柔軟細絲,玻璃纖維就這樣制成了。
李釗告訴記者,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優點是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耐熱性和抗腐蝕性,在軍工、電腦、汽車頂棚、管道等設備中常見。
單純依靠玻璃纖維,利潤率著實有點低,為此,山東玻纖又提出了多元化戰略,實現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跨越。李釗表示,公司先后研發了ECR升級產品和浸潤劑配方,增加了工程塑料用紗,高速織機用紗,汽車消音器用紗、高壓輸電線路絕緣棒用紗、電纜芯增強用紗等產品;開發了網格布、平強窗紗、玻璃纖維裝飾壁布等深加工產品。以裝飾壁布為例,它與普通壁紙看上去差別不大,但有著后者無法企及的防火、阻燃及抗拉伸作用,瞬間成為“銅墻鐵壁”。
同時,山東玻纖也實現了高端化的“彎道超車”。公司與美國知名公司合作,引進了ECR高性能纖維生產技術,ECR高性能纖維可在任何用途中代替E玻璃纖維。經國家節能部門監測數據確認,ECR高性能纖維比國家“十二五”標準降低能耗40%,減少用工60%,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該工藝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并授予了省重大科技成果獎。目前,國家電網指定的8家相關生產供應企業中,有7家在使用山東玻纖的產品。高端化產品結構調整獲得了市場的檢驗和認可,充分體現了后發優勢。
領導帶頭購置股權
和多數企業發展相似,融資難問題同樣出現在山東玻纖發展之中。李釗表示,現代玻纖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完全競爭行業,雖然公司依托差異化競爭策略在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但與國內外大型玻纖企業相比,仍需彌補規模劣勢,實施更具優勢的產業布局,企業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地資金投入,而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已成為企業發展主要障礙。
山東玻纖一直以來都是邊經營、邊建設,企業收益很大部分被用來進行再投資。雖然在2013年10月,山東玻纖在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但受行業下行和大環境影響,無人摘牌。為此,公司主要領導帶頭賣掉自己的房子,領導班子和管理技術干部以身家做抵押,以親戚朋友作擔保,借的借、貸的貸,可以說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歷盡千辛萬難購置了玻纖產業12.1%的股權,實現了產權多元化。這12.1%的股權,說輕了玻纖產業的經營與職工息息相關,說重了玻纖產業的經營關系到公司幾百口人的生死存亡。
為了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山東玻纖已經啟動上市,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及融資難這一頭等大事。時至今日,山東玻纖產能已經發展到年產21萬噸,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據第四的有利位置。同時,差異化戰略也是山東玻纖始終堅持的發展思路,在未來的不久,市面上可能會出現高質量的柔性管道,能夠拉長,卻不能被壓扁,將在地下管網等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