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及多種產業 航空航天、船舶、新能源、新材料、核電裝備、新一代電子信息等多種產業
■ “大火箭天津造” 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兩型火箭總裝和研制生產進展順利
■ “三機一箭一星一站”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空間站為核心,打造航空航天新優勢
■ 一批龍頭企業落地生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業、中船重工、中電科、新興際華積極對接京津冀一體化戰略
本報訊(記者吳巧君)記者從日前市工信委組織召開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協作配套會議上了解到,本市承擔的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兩型火箭的總裝和研制生產進展順利。目前,長征五號各項大型分離試驗圓滿完成,長征七號火箭已完成289項初樣大型地面試驗,對總體及各分系統初樣設計的正確性進行了全面驗證,出色完成了初樣研制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
“大火箭天津造”,是本市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一個縮影。天津把國防科技工業列入全市的八大優勢支柱產業,市工信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本市軍民結合產業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成為全國同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到今年年底,軍民結合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本市軍民結合產業,涉及了航空航天、船舶、新能源、新材料、核電裝備、新一代電子信息等多種產業,形成了多產業聚集。本市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衛星、空間站為核心,形成“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的產業格局,打造航空航天的新優勢;以大造船為龍頭,拉長產業鏈,打造國內先進的造修船基地;以鋰離子電池、光伏電池為載體,打造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基地;以核電特種裝備為依托,打造國內領先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以半導體材料、紡織復合材料為重點,培育壯大新材料基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本市發展軍民結合產業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該負責人稱。伴隨京津冀一體化的實施推進,一批龍頭企業在天津落地生金。目前,航天科技有10余家企業落戶天津,在火箭、衛星、空間站、無人機、衛星應用、軟件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航天科工重組了全國4家航空航天高端緊固件企業,在天津建立集研發、制造、營銷為一體的總部,實施了津航計算技術、津航物理技術兩個國家級研究所的搬遷改造,打造國內重要的光電產業研發轉化基地;中航工業重組全國三廠一所,在天津設立中國直升機總部,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中船重工300萬噸造修船基地投產;中電科實施了18所搬遷改造,化學物理電源優勢進一步鞏固,化學與物理電源研究所電子材料產業化基地選址完成,進入規劃設計;新興際華的裝備制造和新型移動光伏電源兩大基地,加快了產業優化升級,顯著提升了產業競爭力。
在本市軍民結合產業中,一批軍工核心技術的研發、轉化、產業化,有力地帶動了民品的規模發展,軍工、民品比例不斷提高,新產品產值率達到40%以上。比如,中電科化學與物理電源研究所的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經過多年孵化、轉化,打造了力神電池、巴莫科技等一批成長型科技企業,成為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的龍頭,產業規模達到近30億元;核工業理化研究院的離心機項目經過中核機械的產業化,三年時間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利稅過億元;中船重工天津航海儀器研究所的涂裝和焊接機器人、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公司的北斗導航等一批軍轉民產品都顯現出了良好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