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衡水市棗強縣立足皮毛、復合材料、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審時度勢,主動作為,做優招商信息平臺、項目承載平臺、展會平臺三大平臺,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助推縣域經濟跨越崛起。目前,冀中能源礦用智能裝備制造、液態金屬產業園等20余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產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提升發展平臺。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該縣把提升園區平臺作為立足點和著力點,在強勢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園、肖張冀東南物流產業園、營新裘皮產業基地等六大園區建設,為吸納京津企業落戶棗強搭建新的發展平臺,創造良好環境。該縣進一步完善提升玻璃鋼工業園區、大營經濟開發區等原有產業園區的承載能力,拓展園區面積。玻璃鋼工業園區面積已達4.16平方公里,入駐企業94家;大營經濟開發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5億余元,實現了路、電、訊、氣等“八通一平”,入區企業達142家。同時規劃啟動了高新技術產業園、棗強縣中小企業創業園等產業園區。目前,總投資20.8億元、占地1026畝的年產70萬噸清潔能源(LNG)及冷能裝備研發制造項目已落戶棗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該項目將建設華北最大的綠色低碳LNG新能源生產示范基地、綠色低碳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正式投產后將實現產值36億元,實現稅收2.5億元以上。
搭建信息平臺。為進一步展示棗強的發展優勢,吸引更多的京津冀產業項目落戶棗強,該縣開設了棗強招商網信息互動平臺,把棗強的經濟發展概況、招商政策、招商平臺、招商項目、主導產業、發展環境等情況在招商網上及時發布。該縣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棗強縣招商有限公司,聘任社會各屆精英、企業老板等招商代表22名,在環京津區域等設置了11個招商網點,結合京津冀產業轉移情況,研究制定了《關于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的實施意見》,瞄準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結合三大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延伸和補齊產業鏈條、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培育引進戰略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產業上下游與京津產業轉移需求,廣泛發布招商信息,進一步暢通了招商溝通渠道,促進了招商信息共享。
做優對接平臺。該縣進一步拓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平臺,通過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方面資源,搭建廣闊的對接平臺。他們認真籌劃和組織縣域內皮毛、玻璃鋼、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積極參加北京國際裘皮革皮制品交易會、“5·18”廊坊經貿洽談會、衡水湖國際商務洽談會、中國·大營國際皮草交易會等展會活動,利用展會平臺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先進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在今年的“5·18”廊坊經貿洽談會上,該縣成功簽約6個超億元項目,總投資達79.7億元,項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物流等多個領域。該縣在主動走出去開展招商對接的同時,積極邀請京津冀有實力國企、世界500強企業來棗強考察,打造互動交流的對接平臺。截至目前,先后邀請35批次、160名重點客商來棗強開展考察,參加經貿洽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