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汽車輕量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輕質高強纖維材料的應用是車輛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徑,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為代表的輕量化纖維材料制造技術必將成為未來國際競爭的核心技術。
為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適應社會發展更加環保節能的需求,抓住全球車輛輕量化大趨勢帶來的發展機遇,2015年12月21—22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將與中國工程院環境與紡織工程學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鹽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車用纖維新材料及應用”重點成果現場推廣活動,活動將采用會議交流互動、現場參觀形式。
本次活動旨在與業界共同探討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中的應用,提升高性能纖維材料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針對全國汽車材料生產企業技術管理人員和汽車材料采購商,重點推廣我國自主研發的“車用纖維新材料及應用”技術成果,同時組織與會人員參觀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成果一、高強型、高強中模型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推廣單位: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成果介紹:碳纖維干噴濕紡技術是一種高效紡絲技術,具有生產效率高、碳纖維品質好、生產成本較之濕法紡絲大幅度降低等特點。該技術從聚合、紡絲和預氧化、碳化三大工程方面實現創新,SYT49高性能碳纖維強度達到4.9GPa,SYT55高性能碳纖維強度達5.5GPa,產品具有強度高和成本低的優勢,具備了在汽車領域應用的條件和成本基礎,目前,纖維制品可應用于汽車引擎蓋、行李箱蓋等非車身主結構部件。

成果二、低成本碳纖維生產及應用技術
推廣單位: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特點一:碳纖維質量比鋁輕30%,比鋼輕50%,可滿足汽車輕量化的要求,從而可以使汽車節能,降低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特點二:具有吸收碰撞能量的優異性能,可用于汽車車身結構材料,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特點三:碳纖維復合材料還具有較好的可塑性,不僅能根據需要制成復雜的零部件,同時也可以整體設計,提高生產效率。吉林碳谷公司研發的無機氧化還原三元水相懸浮聚合法新技術,生產PAN基碳纖維原絲,提高了聚合反應速率,易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進一步降低了PAN基碳纖維原絲的成本。

成果三、高模量對位芳綸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其成套裝備研發
推廣單位: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以國產單體為原料,建立了千噸級PPTA樹脂連續聚合生產線,實現了超高分子量PPTA樹脂的國產化,生產和質量穩定,比濃對數粘度達到9.2dL/g(國內外一般水平為6.5dL/g)。針對紡絲難問題,該技術攻克了溶解、脫泡、過濾等難題,研發了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輔助調控芳綸凝聚態結構和熱處理高模量化的方法,建立了千噸級對位芳綸生產線,實現了高模量對位芳綸的國產化,性能達到DuPont(杜邦)公司Kevlar 49的水平。

成果四:低成本輕量可工業化碳纖維經編多軸向增強材料
推廣單位:常州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介紹:采用碳纖維整經、經編鋪層結構編織工藝、緯紗間隙控制和碳纖維經編單向布生產等關鍵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模量高、比強度大、熱膨脹系數低、耐高溫、耐熱沖擊、耐腐蝕、吸振性好等特點,并通過展纖、混編、預定型/預成型、高壓快速成型工藝以及高性能低成本裝備等手段來實現低成本輕量可工業化的目標,產品可用于航空航天、大型風力發電、交通輕量化、建筑、體育、軍工等領域,填補了國內碳纖維經編多軸向增強材料的空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