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玻纖作為鄒城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代表,以做優、做大、做強為目標,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產能從最初的1萬噸發展到現在的數十萬噸,逐步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玻纖生產基地,為鄒城新興產業由大及小、由單一到集群的發展“織”造出一片廣闊的發展舞臺。
搶抓機遇 迎接挑戰 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隨著國民經濟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玻璃纖維的用途越來越廣,國內外多層印制電路板已從工業用大型電子計算機、國防尖端、航天等行業,迅速轉入民用電器及相關產品,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還廣泛應用到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供排水、汽車和建筑等領域。泰山玻纖鄒城有限公司作為骨干外貿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對外合作,企業生產的無堿連續玻璃纖維紗、電子布等60多個類型500個品種遠銷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其生產的電子級玻璃纖維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材料和結構材料在市場競爭中逐步站穩腳跟。
然而,受經濟大環境的低迷影響,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經濟景氣度也持續走低,面臨歷史最低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原地踏步還是大步向前?泰山玻纖鄒城公司毅然選擇了后者,投資12.5億元新建年產5萬噸電子級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打造全球最大的單體窯細紗生產線,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達到老廠區的3倍。在廠房里,自動化生產替代了原本的人工勞動,包裝全部由機械手完成,不但節省了人力,生產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人均產量由原來的60噸提升到90噸,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在鄒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給我們企業的擴能升級營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鄒城大工業板塊的戰略發展規劃,更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基礎支撐。這是公司產能的又一次飛躍,公司的綜合效益會邁上一個新臺階,是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張國對公司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科技創新 行業領跑 實現五項“世界之最”
在泰山玻纖鄒城公司電子布生產車間,一排排機器快速運轉,將萬千根電子級玻璃纖維會成一股,再織成電子布,這便是泰山玻纖年產5萬噸電子級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下游電子布產品的生產現場,是公司擴能升級、跨越發展的戰略性項目。泰山玻纖鄒城公司原本生產的電子級玻璃纖維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單絲直徑最細為5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25。經過科技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新產品可將單絲直徑提升到4微米,而這一提升,使得電子級玻璃纖維在產品性能和應用領域上又有了新的拓展。據悉,該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5.87億元、利潤1.57億元、創匯3500萬美元。
“這款布是5微米的紗生產的布,我們新的紗可以做到4微米,電子紗織出的電子布透過燈光薄薄一層,就像女生的紗巾一樣,那個產品可以比這個更薄,用途會更廣。”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李偉介紹說。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由中低端向高端轉換,使產品附加值不斷攀高,對鄒城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具有深遠意義。
產品升級創新的背后同樣離不開科研隊伍的努力,泰山玻璃纖維鄒城有限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組建了一支專業科研隊伍,致力于新產品研發,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近年來,公司及產品先后獲得“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電子玻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創新型企業”、“山東名牌產品”等資質榮譽,是集研究開發、設計生產、成果轉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生產體系。新建生產線還將實現“世界技術裝備最先進、世界單體產能最大、世界品種最齊全、世界同行業運行成本最低、世界產品品質最優”五項“世界之最”。
招大引強 集聚發展 打造電子新材料生產基地
在《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藍圖中,玻璃纖維首次與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一同,成為建材產業的五大產業之一,成為轉型升級的重點行業。關注本行業產業政策的同時,也不可忽略下游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疏通產業鏈,促進玻纖產業鏈的延伸,擴大應用,行業才不會“陣痛”,才會沿著可持續發展之路行進。鄒城市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迫切需要注入高科技、多元化發展,泰山玻纖鄒城有限公司主動順應發展形勢,逐步由傳統產業向新材料產業再向電子信息產業轉變。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可以垂直整合其他下游產業,招引一批建筑、電子電器、交通、管罐、工業應用等下游產業來鄒城集聚,形成洼地效應,招大引強,集聚發展,改變鄒城市以煤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屆時鄒城市也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電子新材料生產基地。
泰山玻璃纖維鄒城公司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的響應機制和正確的發展策略,搭乘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車,積極涉足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向高層次、高附加值、多材料復合方向發展,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隨著玻纖深加工生產線的陸續投放,將形成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