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不飽和聚酯樹脂企業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轉變觀念,深入調研
為玻璃鋼復合材料中高端市場開發作好技術準備
中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協會
2016年為我國國民經濟邁向第“十三、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國家國民經濟發展在開局之年淘汰落后產能,消化產能過剩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不淘汰落后的產能過剩,不努力消化產能過剩,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向中高端市場邁進是一句空話。因此,“淘汰”和“消化”,將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技術提升,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也為玻璃鋼復合材料向中高端市場的開發應用提供基礎。應該看到,國家在“十三、五”期間為我國國民經濟邁向中高端市場描繪了一片藍圖;“一帶一路”連結東南亞、阿拉伯、中東歐及非洲南美地區,為我國中高端市場開發打開了向國際市場輸出技術和產品的八方通路。作為整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應順應國家參于全球經濟的大好形勢,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抱團合作,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拓展市場,將迎來我們行業大好的時空和機遇。
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從六十年代開始,已經歷了五十多年發展歷史,逐步形成了較發達、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的三大版塊。整個東南沿海到華北、華南地區、華中川渝地區為較發達地區。內陸、東三省部分地區、新疆地區等屬欠發達地區,西北的寧夏、青海、甘肅、西南的西藏等屬于不發達地區。不發達地區主要原因是其工業的不發達造成這些地區對玻璃鋼材料的認識和應用的欠知。這些地區,只有規模工業上去了,玻璃鋼復合材料作為配套產業才會被大量應用。新疆地區是我國化工石油和新能源開發的發達地區,又具備我國“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巨大通路和市場。過去從重慶到中東歐的水路和陸路要近一個半月到二個月,現在高鐵動車的貨運,把運輸的時間縮短到18天(指直達德國口岸)。未來新疆將是我國“十三、五”重要工業發展地區。據有關方面透露,新疆對玻璃鋼復合材料的需求增長較快,其年樹脂需求量達到8萬多噸,樹脂的80%由江蘇沿海和內地提供。目前新疆的化工資源缺少整合和配套,更缺少專業技術人材。新疆的玻璃鋼復合材料發展,兼俱內外優勢,其“一帶一路”的通道將拉動川渝和長江、黃河中上游省份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的聯動。為玻璃鋼復合材料中高端市場開發作好技術準備
中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協會
2016年為我國國民經濟邁向第“十三、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國家國民經濟發展在開局之年淘汰落后產能,消化產能過剩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不淘汰落后的產能過剩,不努力消化產能過剩,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向中高端市場邁進是一句空話。因此,“淘汰”和“消化”,將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技術提升,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也為玻璃鋼復合材料向中高端市場的開發應用提供基礎。應該看到,國家在“十三、五”期間為我國國民經濟邁向中高端市場描繪了一片藍圖;“一帶一路”連結東南亞、阿拉伯、中東歐及非洲南美地區,為我國中高端市場開發打開了向國際市場輸出技術和產品的八方通路。作為整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應順應國家參于全球經濟的大好形勢,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抱團合作,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拓展市場,將迎來我們行業大好的時空和機遇。
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的沿海城市和華北、華南、東三省等部份地區為“較發達”,主要指這些地區的整體水平與國際上歐美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先進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些地區玻璃鋼復合材料總量占全國的60%以上,但在數千家企業中“高大上”的寥寥無幾,更難找到一家市場化的民營玻璃鋼設計研究院所。大量的小微企業面臨產品開發,“默默無聞”“依樣畫葫蘆”是普遍現象。據有關方面了解,同尺寸的玻璃鋼救生艇,我們與國外相比,偏重達5%。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絕大多數玻璃鋼產品為設計缺失,造成行業“亂象多多”。前幾年,我國用于機場地埋玻璃鋼電纜管道、城鄉玻璃鋼地埋排水管道等出現嚴重質量事故給行業造成不良影響,有的被逐出市場。這兩年,城鎮化建設拉動的化糞池、凈化槽在某些地區又隱藏著材料和設計的“內傷”。 沒有設計就沒有標準,就沒有產品的輕質高強多功能。因此,我們要鼓勵科研院所和市場融合和企業的結合;鼓勵具備復合材料專業的大專院校面向市場和企業創投設計研究所,參于設計合作;鼓勵利用學校的科研和測試設施,組織培訓班,為行業服務;鼓勵德才兼備的專家、能工巧匠建立為市場和企業服務的“智庫”和資訊中心;鼓勵國內的先進裝備企業抱團合作,以4、0為目標,提升玻璃鋼復合材料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信息化;鼓勵創建數個有專業功底的互聯網和“全科”網站,及時準確為行業企業提供國內外市場和科技信息及技企合作的牽線搭橋;鼓勵大區創辦以廣州博皓為榜樣的玻璃鋼復合材料供應服務商,為市場和企業提供國內外最新材料、性價比最優材料,以此進行材料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和裝備配套,使市場上真正出現輕質高強有嚴格標準認定的復合材料精品。
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年的上海玻璃鋼結構設計研究所朱頤齡教授早先提出,復合材料“既是材料,又是結構”。以后張汝光教授沿著朱教授指引的路繼承下去數十年,作出了貢獻。近幾年,武漢理工大學王鈞教授又再次提出了這個觀點。王鈞教授認為,復合材料“既是材料、又是結構,最終是產品”。他認為,這個產品包括四大要素,“原輔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工藝裝備、測試技術”。他概括地提出五個要點:“產品是目的、材料是基礎、設計是關鍵、工藝是手段、測試是標準。無論是要素,還是要點,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作用成為一個復合材料整體”。當年,上海玻璃鋼結構設計研究所曾為那時的全國各地的著名玻璃鋼企業帶來輝煌的歲月和真正意義上的輕質高強玻璃鋼產品。當今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進入全球經濟的競賽圈,但我們的設計隊伍、設計組合卻嚴重滯后。典型的產品如兆瓦級玻璃鋼風機葉片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大部分套用國外技術。再如,大型玻璃鋼船艇的自主設計技術“空缺”了數十年。如何扭轉“設計是軟肋”的落后現狀,迫切期望國內大型原材料企業以外資企業為榜樣先走一步,使下游企業和市場獲得的不僅僅是“材料”,而是一種“結構”。只有經過設計的產品才具有市場競爭力,才能贏得國內外市場,才會推進復合材料產業興旺發達。
在推進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升級的兩大原材料中,玻璃纖維產業經十多年的磨練,突破了“大池窯”、“大漏板”、“純氧燃燒”、“表面處理技術”、“高性能玻纖開發”等多項高新技術,從規模到技術邁進了國際先進水平。原材料的另一塊熱固性樹脂中的國內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小而分散、集中度低,近幾年統計達到160多家,80%為民營和私營企業。這些企業大都缺少研發人才、檢測設施和售后服務,在當前經濟調整的下行形勢下,因環保、質量、標準等方面的缺失已撐不住市場走勢的壓力,關停并轉或貼牌銷售。據悉,2015年,江蘇為各地代加工的貼牌樹脂總量超過20萬噸。國內樹脂行業的環境污染,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早已存在,屢屢出現,在當前國家綠色環保政策實施下,樹脂行業將面臨洗牌,整合。據了解,近幾年,河北、山東、江蘇、廣東、浙江等關停的企業達數十家。在十三.五期間,希望能看到如新陽科技、天和樹脂等集中度高、科研開發強的數個大型民營企業出現,比肩外資和國內科技型企業同步前進。
“十三.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家提出經濟發展向中高端產業進發,這為我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兩年,上海華昌聚合物公司為推進華昌品牌在海外的影響力,進行了積極的“探路”,取得了卓越成效。上海新天和公司是國內大型民營企業之一,以不斷創新覆蓋國內市場,近兩年公司對市場未來進行積極布局,利用上海科技優勢將投資建立上海新天和研發測試中心,全面開發中高端樹脂品牌和為下游企業服務。國內的外資企業繼續看好中國復合材料市場。他們認為,中國“十三.五”GDP增長6.5%,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是非常高的,而更看好的是中國的市場開始注重質的變化,這對外資企業高品質樹脂應用是個非常好的機遇。去年以來,DSM樹脂公司積極引入了CVC投資公司的合作和資金注入,原公司更名為金陵力聯思樹脂有限公司。新公司將與在荷蘭、意大利的研發中心一起,加大力度開發中國中高端市場應用。在“十二五”期間,國內企業在高性能樹脂和性價比優的樹脂開發方面也紛紛起步,如石墨烯改性不飽和聚酯樹脂、雙組分聚氨酯樹脂、環氧丙烷法直接合成不飽和聚酯樹脂、聚氨酯改性環氧乙烯基酯樹脂、低密度雙組分DCPD結構樹脂、磷系氫氧化鋁反應型阻燃樹脂等。因國內涂料市場對OCV排放的嚴格要求,各企業正在開發水性不飽和聚酯樹脂、UV光固化不飽和聚酯樹脂等。對于目前有關企業利用PET廢料和下腳對苯開發的對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和利用碳五分餾物雙環戊二烯改性不飽和聚酯樹脂,在面向新的市場中,更新配方設計,注入新的技術元素,推進傳統牌號的性能提升。針對當前碳纖維復合材料用于新能源輕量化車輛的動態,有關樹脂企業關注開發高性能環氧乙烯基酯樹脂。
今后幾年全球能源市場原油常態過剩,低價震蕩,將有利于降低樹脂用化工原料的生產成本;此外,全球和我國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又給玻璃鋼復合材料提供了新的廣闊的施展空間。對我們整個行業來說是“機會難得,左右逢源”。我們衷心希望原材料企業、制品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抱團合作,為開拓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嶄新時期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