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發展改革委(局):
《河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2016年推進計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6年1月5日
河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2016年推進計劃
新材料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基礎支撐和重要先導。為加強對全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促其盡快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現提出2016年推進計劃。
一、發展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省新材料產業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2014年,全省新材料產業(暫用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數據)規模以上企業573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完成增加值261億元,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17%,是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第二大行業。在晶硅材料、液晶材料、特種陶瓷、高品質特殊鋼、碳纖維、釩鈦及中間合金等新材料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競爭優勢,形成了石家莊國家半導體照明、唐山國家鋼鐵材料、承德國家釩鈦新材料、邯鄲辦公自動化耗材和特種電子氣體新材料等一批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涌現了河北立中、漢光科技、保定樂凱、同輝電子、承鋼釩鈦等一批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骨干龍頭企業,建設了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英利集團光伏材料與技術、東旭集團平板玻璃技術和裝備等一批國家級重點創新能力平臺。同時,我省新材料產業也面臨著整體規模偏小、行業布局分散、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較短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立足河北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緊盯行業高端和最新動態,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產業化發展為方向,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以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支持為保障,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著力提升產業聚集水平,做大做強特種金屬材料、新型綠色建材、電子信息材料、現代化工新材料等四大優勢領域,加快發展石墨烯、超硬材料、納米材料、3D打印用材等前沿新材料,努力使新材料成為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推動我省由原材料大省加速向新材料大省轉型發展。
2016年的發展目標是:
——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全省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現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裝備和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年內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5家。
——部分領域取得突破。在我省優勢領域,實施一批技術創新和重大產業化項目,力爭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優化一批工藝流程,開發一批新產品。
——聚集效應更加顯現。引導新材料企業和項目向重點區域集聚,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材料、新型綠色建材、現代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的聚集度。
三、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
在特種金屬材料、新型綠色建材、電子信息材料、現代化工新材料及前沿新材料五大重點領域,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產業聚集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特種金屬材料。大力發展高鐵用鋼、汽車用鋼、造船用鋼、高速工具鋼、電工鋼、高級管線鋼等特鋼產品,加快發展高強高韌高耐磨、低成本的鋯、鋁、釩、鈦、鎂等合金制品。重點打造5條產業鏈:即高合金鋼熔煉→高精度加工→合金鋼制品;釩鈦磁鐵礦冶煉→優質中間合金→釩鈦鋼新產品開發→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高性能鋁合金熔鑄→汽車零部件及應用和高精度鋁型材;鎢鈷鉬鉭鈮等原材料→硬質合金制品→硬質合金工具等超硬材料;鐵基、鐵鎳基和鈷基非晶材料→非晶帶材→非晶變壓器。
——重大技術攻關。依托中鋼研先進金屬材料涂鍍、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中信戴卡汽車零部件輕量化等省級以上重點創新平臺,唐鋼、邯鋼、邢臺軋輥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大先進熔煉、凝固成型、氣相沉積、型材加工、工藝設計、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低成本生產及高可靠性等產業化制備瓶頸。
——重點產業化項目。加快資源綜合利用、鐵水預處理、高拉速/恒拉速連鑄、無缺陷鑄坯、控軋控冷等先進技術應用示范推廣,推進年產40萬噸冷軋硅鋼、年產1萬噸汽車用高等向超高韌性模具鋼、年產10萬噸高強汽車鋁合金、年產5萬支金剛石鉆頭、年產5萬噸高品質鎂合金、年產30萬噸高純(超高純)生鐵、年產120萬噸焊接新材料、年產1萬噸釩鋁合金鉬鋁合金等項目建設。
(二)新型綠色建材。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節能玻璃、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循環利用建材及制品等新型建材,加快研發輕質高強板材、承重復合板和建筑涂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技術。重點打造2條產業鏈:即節能玻璃涂料→節能玻璃→節能門窗制品;新型輕質高強綠色建筑新材料→內外墻保溫板→綠色節能建筑解決方案。
——重大技術攻關。依托耀華玻璃、惠達衛浴、河北建工集團、奧潤順達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以及隆達日用陶瓷制造技術等省級工程實驗室,開發優化全氧燃燒、配合料高溫預分解、節能配方等技術和優質浮法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超白玻璃、電子玻璃等產品,開發應用自動化配料及均化系統、廢(碎)玻璃自動化處理系統等。
——重點產業化項目。推進年產30萬平方米高性能建筑節能門窗、年產1600萬平方米鍍膜玻璃、年產8萬噸環保型水性涂料、年產600萬平方米裝飾用阻燃鋁復合板、年產5萬噸空心粉體保溫材料、年產1萬噸玄武巖連續纖維及制品等項目建設。
(三)電子信息材料。鞏固單晶、多晶硅電池產業優勢,積極發展化合物電池和薄膜光伏電池,加大儲能材料及產品的研發,大力發展平板顯示用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和半導體照明材料,提升有機光導鼓和墨粉材料生產規模和品質。打造3條產業鏈:即晶體硅→硅片、光伏玻璃→電池片、EVA/背板→光伏組件;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平板顯示器件;固體發光材料→光電子器件→LED應用產品。
——重大技術攻關。依托東旭集團平板顯示玻璃技術和裝備、英利集團光伏材料與技術、晶龍實業光伏材料及工藝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快發展大直徑、低氧碳、長壽命超薄硅單晶片,提高晶硅電池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積極開發砷化鎵、氮化鎵、碳化硅及外延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提高高端液晶材料、顯示基板生產線裝備水平;開發高分辨率、高速率和長壽命的OPC鼓產品以及柔性OPC鼓,低溫定影、無毒無污染墨粉等。
——重點產業化項目。加快新型稀土鋰離子電池、大直徑外延片、高純度碳化硅產業化步伐,推進年產1000噸彩粉、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系列特種電子氣體項目、年產9570平米透明氧化物阻隔膜、年產3600萬平米鋰離子電池PE隔膜、年產1200萬平米涂層改性隔膜產業化等項目建設。
(四)現代化工新材料。加快發展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大力發展聚碳酸酯、特種牌號專用PVC樹脂、氟樹脂、車用聚丙烯樹脂、聚甲醛等高分子材料。打造2條產業鏈:即熱塑性復合材料專用料→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熱塑性復合材料汽車及工程機械應用;聚丙烯晴→碳纖維→碳/碳復合材料→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工程機械部件。
——重大技術攻關。依托恒天纖維、凌云工業、晨光生物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河北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加工技術、硅谷新材料碳纖維制品、深州特種工程塑料等省級創新平臺,加大水處理用膜、動力電池隔膜、氯堿離子膜、光學聚醋膜、可生物降解地膜等膜材料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提升丙烯腈基碳纖維和瀝青基碳纖維生產工藝水平。
——重點產業化項目。推進年產1.25萬噸碳纖維復合材料、年產10萬噸納米橡膠復合材料、年產20萬噸水性汽車專用涂料、年產4萬噸橡膠助劑、年產800萬平方米芳綸涂布隔膜等項目建設。
(五)前沿新材料。加強新材料前瞻性的創新研究,推進一批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石墨烯材料,加強高質量、低成本石墨烯的生產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加快年產100噸石墨烯材料等項目建設,拓展石墨烯下游產業應用和推廣。亞穩材料,加大亞穩材料成分設計、形成理論、微觀結構、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的研究,以及制備技術及其裝備、加工工藝和工業性開發。超硬材料,繼續探索超硬材料未知領域及其制備技術。超導材料,提高超導材料質量,降低成本,不斷地推進超導材料的應用,重視探索新的超導材料。納米材料,開發高性能的納米催化劑、碳納米管、碳納米纖維、納米凈化材料、納米金屬等,加快年產600噸納米氧化鋅等項目建設。3D打印用材料,積極探索3D打印用低成本合金粉末材料的產業化制備技術。
四、推進重點產業基地建設
石家莊國家半導體照明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深入落實中電科集團與我省戰略合作協議,提速在建項目進度,加快LED半導體照明材料、新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大直徑外延片、液晶材料、超薄基板玻璃及成套設備等產品產業化步伐,加速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
唐山國家鋼鐵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火炬計劃陶瓷材料產業基地。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發展高速工具鋼、粉末冶金高速鋼、模具鋼、海綿鈦等先進鋼鐵材料以及工業理化陶瓷、高溫高鋁陶瓷、特種陶瓷等陶瓷材料,力爭全年銷售收入增長10%以上,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
邯鄲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辦公自動化耗材、電子氣體、金屬材料、高性能碳纖維、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及系列應用等產品,推動重點優勢產品擴規模、上臺階。到2016年底,有機光導鼓產能達到3500萬支,墨粉1萬噸,彩粉2000噸,電子氣體2000噸、高純氧化鋁1萬噸。
承德國家釩鈦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加快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的研究以及產品開發,提升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大力發展氧化釩、微釩合金、鈦加工材及鈦超微粉末等產品,力爭規模和產能穩步增加,鞏固北方最大釩鈦產業化基地地位。
邢臺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以寧晉太陽能硅材料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發展壯大晶硅電池及組件、薄膜太陽能電池、光熱利用、儲能技術等產品,力爭全年完成投資70億元,新引企業10家,實現銷售收入490億元。
衡水國家火炬計劃工程橡膠特色產業基地。堅持擴量提質并重,加快發展板式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球型支座、橡膠止水帶、橋梁伸縮縫裝置等系列產品,全年力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引進京津合作項目5個,產品銷售占全國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
與此同時,依托各地產業基礎和支撐條件,加快推進沙河現代功能玻璃與藝術玻璃、高碑店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滄州汽車專用化學品材料、徐水環保水性漆、大城保溫建材、廣平建筑鋁模板等特色生產基地建設,著力構建特色鮮明、錯位發展、鏈條完善、功能完善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格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定期研究落實新材料年度產業發展的工作任務和有關政策,加強新材料產業政策與科技、金融、財稅、投資、土地等政策銜接配合,建立我省新材料產業統計制度,形成有利于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二)強化財政扶持。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科技專項等各類資金按照打造產業鏈的要求,加強各環節的銜接,形成支持合力。通過貸款貼息、后補助和獎勵等方式,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建設、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提速全省新材料產業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步伐。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重點新材料企業與金融機構定期溝通對接機制,引導商業性、政策性信貸資金加大對重點新材料項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新材料企業,優先支持其在新三板或創業板上市融資,優先支持其發行公司債和企業債。發揮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在重點產業基地組建新材料產業創業投資基金。
(四)完善服務平臺。依托燕山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相關科研院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建立面向全省新材料領域的研發平臺。依托新材料產業基地或龍頭企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試驗開發、推廣應用以及設計加工、檢驗檢測等一站式服務。建設一批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創新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吸引初創型新材料企業、人才、企業家向孵化器聚集。建立一批新材料推廣應用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五)擴大開放合作。加強與中科院材料所、北京鋼鐵研究總院、有色金屬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導省內優勢企業與專業研發機構、上下游產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利用央企外遷和投資戰略調整的契機,加強與中鋼研等重點央企的對接洽談,吸引和承接京津新材料成果來我省轉移轉化,力爭再引進一批新材料領域的重大項目。加大專業化招商力度,積極與國際知名新材料企業開展合作,從單一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