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濟調整分化,但總體上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預期向好,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新的進展,各個領域穩定發展。整個玻纖行業控制總量成效顯著、產能結構優化明顯、市場需求穩定增長。放眼全球,美國經濟増勢強勁,歐洲經濟短期向好,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中國巨石,作為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專業制造商,迎來了許多大事:中國玻纖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更名為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埃及一期生產經營穩定、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E7玻璃配方開始批量生產和應用,中國巨石第21屆國際玻纖年會勝利召開……
2015年中國巨石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1.85%;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267.03%;公司的玻纖及制品毛利率飆升至40.48%,同比上升7.3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在全球經濟低水平波動的當下,巨石何以能逆勢大幅上揚?這一方面是得益于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紅利的釋放,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巨石多年打造的良好管理模式,為企業在行業內一枝獨秀打足了底氣。
成功更名混改先行
今年3月18日,中國玻纖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的合并。這對企業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提高管理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巨石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專業制造商,目前在產產能超100萬噸,占全球玻纖市場份額的20%左右。“巨石”品牌在十年前就成為了全國玻纖產品的質量標桿并逐步為世界500強客戶認可,已躋身全球玻纖頂尖品牌之列。中國巨石的成功更名,是中國巨石打造全球知名品牌企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國巨石在立足一流玻纖產業基礎上,向著高端產業鏈和價值鏈邁出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堅持“央企市營”的改革方針,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被國資委列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企業。中國建材在多個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引領創新了我國充分競爭領域里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共同發展的國民共進的企業模式。中國巨石就是中國建材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成功典范,為我國企業的改革、創新、管理和“走出去”均提供了寶貴和鮮活的經驗。
“央企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巨石的發展充分印證了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央企市營”的理念。中國巨石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央企規范的管理、規模優勢、技術實力,并充分發揮了民企的靈活性、激勵機制、企業家精神。兩者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形成了企業強大的競爭力。
中國巨石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成功探索,已經由北京大學撰寫成案例收入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國巨石的混改之路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目前,中國巨石已被列入首批國企改革試點企業名單。
高端亮劍點石成金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掌握。企業唯有建立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體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話語權。中國巨石始終認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在于自主創新,只有不斷依靠科技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斷發展。
多年來,中國巨石依靠創新戰略的推廣,通過拿來創新、交流創新、自主創新等方法,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逐步建立了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引進為補充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實現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引領者的蛻變。
目前,中國巨石已經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術,如大規模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全套技術,全自動物流輸送技術,大漏板技術,專有浸潤劑技術,純氧燃燒技術,E6、E7高性能玻璃纖維技術等等,成為企業控制成本、提升質量、贏得市場的殺手锏,使企業形成了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目前,中國巨石已經位居全球玻纖行業規模第一,規模優勢明顯。
去年開始,中國巨石桐鄉本部的生產線陸續開始進入冷修改造期,巨石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技改升級的契機,從而不斷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從已經完成的兩個技改項目取得的效果來看,中國巨石在不新增土地指標、不增加能源消耗、不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多雇傭一個勞動力的情況下,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技術水平的提升、制造成本的降低、產品質量的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公司利用生產線冷修技改項目的機會,進一步擴大了競爭優勢。
在生產技術提升的同時,中國巨石還堅定不移地做好了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從滿足客戶需求向引領客戶發展轉變為最終目標,堅持產品高端化戰略,不斷提高高端化產品、差異化產品、優質特色產品和優質客戶需求產品的比例。主攻方向是研究開發適用于風力發電、環保設施、交通運輸、家居裝潢、航空航天、電子電器、體育休閑、新型農業等多種領域的新產品,這些產品都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其中,開發的“無堿玻璃纖維增強用風力葉片專用紗”、“超高壓絕緣端子用玻璃纖維直接紗”、“透明板材用無捻粗紗”等,都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中國巨石新近研發并推向市場的E7玻璃纖維具有高性價比、高環保標準、高強度、高模量的優點,特別適用于大兆瓦風力葉片、高壓容器等產品的開發制造。2012~2014年期間,中國巨石取得了31項研發成果,開發新產品44個。
多年來,公司先后承擔30多項重大科技項目及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獲得國家及省級高新技術新產品17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8項,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3項。目前已獲得授權專利301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包括美國等國授權發明專利5項。2014年公司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
通過技術創新,中國巨石實現了連年成本下降和效益增收,有力提升了市場競爭力。開發的高強高模玻纖產品噸綜合能耗遠低于玻纖行業準入標準,達國際領先水平,累計節約標煤近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多萬噸。中國巨石開發的新產品銷往30多個省市和100多個國家地區,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創新為中國巨石帶來的技術進步,是中國巨石從初期的規模領先戰略向技術領先戰略轉型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巨石從規模帶來的效益增長,轉變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促進效益增長的重要途徑。
技術助力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關系到中國巨石每一位客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循環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中國巨石始終秉承清潔生產的理念,依靠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中國巨石的“風力葉片增強專用紗”、“光纜加強芯用直接紗”和“機械手用噴射紗”等產品都已通過綠色建材產品鑒定。廢氣完全達標,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廢水采用最先進的生物膜處理技術,出水水質達到純凈水標準,全部作為生產純凈用水。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環保池窯拉絲生產線,技術領先的污泥烘干回用設施和技術。
在今年的窯爐改造中,中國巨石首次引入國際先進的數學模擬系統,對窯爐設計方案進行智能化數字模擬,優選設計方案,熔化率和玻璃能耗均大幅度下降,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保持行業領先,不斷引領企業轉型升級,為下一步行業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奠定基礎。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中國巨石通過創新型循環經濟方案有效處理“三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脫硫、脫氟、除塵的基礎上,公司引入了自主研發的廢氣脫硝工藝。目前,巨石成都公司的3條生產線已經全部完成廢氣脫硝系統的建設,并已通過當地環保局的驗收,氮氧化物的排放值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公司總部的9條生產線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廢氣脫硝系統建設。
昔日無處堆放的玻纖廢絲如今成為公司的生產原料,原本被排棄的窯爐余熱如今被有效回收利用自制蒸汽,蒸汽冷凝水回收使用,窯爐廢氣治理,污泥烘干回用,中水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等等,在污染物減量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企業從原來簡單的末端治理,到后期所有污染物一并治理并實現循環使用,在環保意識上變被動為主動,都顯示出綠色企業和清潔工廠的價值所在,企業也嘗到了發展循環經濟帶來的甜頭。
智能生產轉變增長模式
黨的十八大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原本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盡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方向就是智能型增長。當前,《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列入重要內容。
早在2006年,中國巨石建成全球最大的第一條池窯拉絲生產線之時,在新建成的生產線上運用了全自動物流輸送技術,大大減輕了工作的勞動強度,顯著提升了勞動效率。目前已經建立了以公司“四化戰略”為指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確立公司以管控一體化為核心、生產制造智能化、IT服務智慧化為基礎的“一核兩基”信息化建設體系,不斷實施自主創新,推進生產裝備提升和技術改造,推動全面管控和清潔生產,在智能工廠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遠。
近年來,中國巨石被國家工信部評為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浙江省兩化融合試點培育企業,浙江省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專項計劃示范企業。
一個儲存能力85176個貨位的倉儲區,日常的操作員工只要4個,16臺雙伸位堆垛機、400余臺地面輸送設備和4套觸摸式地面人機操作站,通過總控調度系統統一調度分配,實現了貨物的自動化存取,簡便化操作、智能化管理。這正是中國巨石自動化倉儲中心的立體倉儲區,通過全面實施“機器換人”,目前已經實現倉庫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解決了儲存品種受限的難題。該倉儲中心的建成和使用,改變了原本傳統的倉儲管理方式,優化了庫存結構、提高了倉儲管理質量,開啟了玻纖倉儲管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同樣,在中國巨石三分廠的生產車間里,一個個重達15~30公斤的成品紗團從生產流水線上完成自動貼標后,由豎著4組“手指”的機器人從傳送帶上搬下,自動堆垛完成托盤包裝。這個自動化系統就是中國巨石自主研發的,從最初的1組手指到現在的4組,經過反復的改良試驗,目前已經成熟并推廣應用。
如今,中國巨石上下已經形成了一套“由工人提出設想——技術人員轉化成可行技術方案——制作成品進行小范圍試驗——展示成果全面推廣”的創新模式。有了先進的創新模式和鼓勵機制,中國巨石在生產線的改造提升成果顯著。除了自動化的生產線外,車間里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經基本都換成了機器,并且在不斷完善。
除了做好生產線上的“機器換人”外,中國巨石還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對生產制造的整個過程進行管控,控制能耗的變化、設備的運行狀態、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實現了清潔生產、環保生產和綠色生產的要求,加快了設備的改造升級,推進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構建了一個綠色制造體系,被評為國家首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試點企業”、浙江省綠色企業。
生產的智能化帶動了管理模式的變革。如今,中國巨石大到總部統一控制的ERP系統,小到每道工序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都實現了信息化系統的實時自動管理,提高了一線工作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當玻纖的自動化生產線已經具備數據采集的條件,管理軟件也較完整的時候,智慧工廠的改造有了技術保障和硬件設備支撐。目前,智慧工廠建設項目被中國巨石提上了議事日程,伴著“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東風,中國巨石的智慧工廠項目已揚帆起航。
機器換人、智能生產、智慧工廠,中國巨石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做到了“兩化融合”,為中國制造業企業帶來了一場改革的新風。它不僅僅是生產和制造方式的變革,也是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更是對人的解放。它不僅促進了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成本的降低,社會責任感的增強,也促進了企業發展與盈利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帶一路國際探索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企業除了抓好國內市場,創新、轉型、升級之外,更要邁向更大的國際市場,充分將全球市場這個大平臺上的礦產、能源、資金、技術、人力、市場等各種資源,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鮮血液,為企業的轉型升級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給企業開辟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開辟了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巨石就樹立了“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的全球化發展指導思想,并著手進行海外營銷網絡布局,經過20年的發展,公司已先后在五大洲的1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海外布點,建成了較完備的全球營銷網絡,為接下來建設海外生產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中國巨石屯兵埃及,一期工程總投資2.23億美元,在埃及蘇伊士經濟合作區建設年產8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項目,主要生產直接無捻粗紗、合股無捻粗紗、短切原絲、短切原絲氈。產品主要服務于歐盟市場,以及周邊的土耳其、中東和北非市場。歷經22個月的緊張建設,2014年5月18日,埃及公司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全線投產,這是迄今我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也是我國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大型玻纖生產線,填補了北非地區玻璃纖維生產的空白,進一步提升了“巨石”品牌的國際化水平。
目前,巨石埃及公司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均超過100%,經濟效益顯著。巨石埃及公司是在埃投資影響力最大的中資企業,受到了埃及政府的高度認可,建廠以來埃及歷任政府總理曾親自前往視察。
今年中國巨石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埃及年產20萬噸玻纖生產基地建設步伐和巨石成都生產基地的擴產升級,既劍指歐洲兼顧中東,又通過新疆輻射中亞,不斷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以往,中國巨石走的是‘以國內資源供應國外市場’的老路子。經過多年發展后,這一方式碰到了瓶頸,眼下只有走出去,中國巨石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玻璃纖維生產技術,有能力在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市場的同時,將國外的人才、土地、能源等資源也為‘我’所用,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出路。”在不同場合,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毓強反復強調這一點。
未來,中國巨石還將繼續探索在美洲、東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投資建廠的可能性,通過玻纖營銷全球化布局,直銷統一物流商業模式,從“以內供外”轉向“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實現“兩頭在外”和玻纖生產戰略性布局,探索一條充分整合并利用全球資源的跨國企業發展之路。
從剛開始采用在全球建立海外經銷商的形式使中國巨石的產品走向國際,到目前直接將工廠建設在海外;從“以內供外”轉向“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中國巨石深刻踐行了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將“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的要求,成為中國企業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積極探索者。
超越引領開創未來
玻璃纖維產業作為新材料產業是國務院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定性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材料工業作為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礎,面臨著較好的發展機遇。
如大家所知,玻纖復合材料已經應用到了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能源工業、機械制造、船艇、體育器械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不僅支起了大飛機、問鼎“天宮”劍指蒼穹、護航“蛟龍”探潛深海,在這些“高精尖”、“高大上”的領域之外,更能接地氣地應用在民生領域里,跨行業的產業組合為復合材料的應用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國際社會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節能環保的玻璃纖維廣受下游復合材料行業的青睞。中國巨石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將產品研發的觸角延伸到產品的前沿運用領域,為越來越多的下游客戶帶去福音,積極承擔起玻纖復合材料領導者的責任,超越引領著整個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為振興民族復合材料產業,創建面向未來的新材料體系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