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纖維制品大規模應用的階段已經來了。” 成都魯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魯晨新材”)總經理李曉陽表示。
近幾年,隨著航空航天、汽車、工業應用等領域需求的不斷釋放,全球碳纖維市場也呈現快速拉升態勢。
相關機構預測,到2024年全球碳纖維總體需求有望達到22萬噸。其中增速最快的將是工業領域,未來10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52%,而近5年的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17.55%。
魯晨新材早在2012年便嗅覺到其中商機,毅然挺進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為生產出高質量的碳纖維制品,其更是不惜重金引進德國裝備、德國技術、德式管理,為快速發展的市場作好充分的準備。

目前,魯晨新材一期項目已經正式投產,擁有年產100萬平方米防彈布、200噸防彈復合材料制品、芳綸纖維絕緣管10萬米的生產能力。那么,魯晨新材目前業務進展如何?如何進軍高端應用領域?魯晨新材目前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整體布局又有哪些戰略規劃?
近期,新材料在線帶著上述問題,對魯晨新材總經理李曉陽進行了一次專訪。
籌謀全產業鏈布局
成立于2013年的魯晨新材在復合材料領域的確算是年輕的后來者。然而這家才成立未滿3年的年輕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卻體現出勃勃生機的增長勢頭。
“公司專注于中高端產品的設計制造一體化,是國內唯一一家有全產業鏈的民營企業。”李曉陽介紹,公司專注于碳纖維、芳綸纖維等高性能復合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在李曉陽看來,全產業鏈布局主要是出于對產品的質量嚴格要求。“目前除了碳纖維不是自己生產,從編織、預浸一直到成品全產業鏈都是自己做,確保每一道環節達到最高水平。”

從聚丙烯腈到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的應用,跨越了很長的產業鏈,其中每一鏈段都飽含高精尖的技術與品質。行業人士分析,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影響到碳纖維制品的質量。
碳纖維上下游產業關聯度非常緊密,但目前大多數復合材料廠家并不具備預浸布生產能力,需要外購。
“預浸料的品質對碳纖維制品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預浸過程中樹脂含量的控制非常關鍵。”李曉陽表示。
為了讓公司的產品能夠達到國際標準,魯晨新材從歐洲引進國際頂級復合材料生產設備,如高壓釜、纏繞機、高溫箱、切割機、浸漬機、RTM等,其廠房設計、設備采購安裝,均按歐盟標準進行設計施工。

企業自己做全產業鏈除了可以對碳纖維制品的質量嚴格把控,降低生產成本也是魯晨新材考慮的關鍵原因。
“目前我們的碳纖維制品已經有4款產品實現量產了,已經在無人機、醫療特殊件制品、改裝車用零部件、絕緣制品等領域實現銷售。”李曉陽介紹。
走差異化路線劍指高端市場
從現狀來看,盡管近幾年,國內碳纖維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進入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企業多如過江之鯉,但眼下國內市場依舊是外資品牌當道,國產企業多扎堆于低端領域。
而魯晨新材卻迎難而上,與眾多國產碳纖維復合材料廠商走差異化路線,將目標直指高端市場。
在李曉陽看來,此前眾多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受制造設備和設計等因素的制約,主要扎堆在低端產品的競爭,而下游高端產品的應用剛開始起步。

當前,國內轉型布局碳纖維的企業數量雖然眾多,但在高端市場,尤其是真正能夠與外資品牌分庭抗禮的企業卻少之又少。
據悉,我國碳纖維產品主要分布在體育休閑、高爾夫和釣魚竿等中低端應用領域。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碳纖維產品在體育休閑、工業應用、航空航天領域占比分別為80%、18%、2%,而國外占比分別為17%、64%、16%。
目前來看,國產碳纖維企業突破高端應用領域迫在眉睫。
而年輕的魯晨新材之所以劍指高端領域,其底氣在于擁有一支富有活力、高素質并且擁有豐富碳纖維行業知識的技術團隊。
今年四十余歲的李曉陽從事芳綸纖維產業七年,成功建成國內首套千噸級芳綸1414纖維生產裝置,產品已成功商品化。
多年一線生產經驗的李曉陽深知國產原絲發展最終還是要通過復合材料產品應用端帶動,并且自2008年就已經開始為籌備公司做準備了。
其次,魯晨新材特地聘請德國碳纖維行業專家坐鎮。魯晨新材特別引進了在歐洲復合材料行業有近30年生產管理經驗的德國專家Jakobi先生擔任生產廠長,技術總監和QS認證團隊也都是直接從德國引進。


據李曉陽介紹,為進行人才培養,公司每年都會邀請德國新材料行業專家來成都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集中培訓,同時公司也會選拔優秀的員工出國進行短期實踐學習。
得益于公司核心團隊在碳纖維行業多年的深厚技術沉淀,魯晨新材目前已經在無人機、醫療特殊件制品、改裝車用零部件、絕緣制品等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
李曉陽向新材料在線介紹,目前從訂單量來看增量最大的應該是無人機領域,目前已經有4款產品實現量產,今年有望做到8款。
據悉,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比強度和高比剛度的特性能夠大大減輕無人機的機身質量,降低無人機的載荷成本,對無人機結構的輕質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意義重大,以確保無人機擁有更長的飛行距離和飛行時間。
不過,李曉陽也特地強調,公司針對的是商用的大型無人機領域,目前從機身、機翼整個機體部分均能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
盡管商用無人機市場不如消費市場那般受到熱捧,但其市場前景仍不可小覷。根據英國JuniperResearch的最新研究報告,其預計2016年商用無人機的銷售額將達到4.81億美元,與去年的2.61萬美元相比將上升84%。
打開魯晨新材的官網,“三年收回投資、五年做到第一、八年主板上市”的豪言壯語一展其對復合材料市場的決心與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