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套内谢少妇毛片a片小说,人人妻人爽a片二区三区,久久草在线视频,和闺蜜互换老公以后没钱怎么办呢

泰山玻璃纖維
道生天合
華征新材料 奧德機械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中國能源與環境中長期三階段研判:從2015到2050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09  來源:綠觀察  瀏覽次數:102
核心提示:面向未來,中國已經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明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導向,努力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中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堅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應對氣候
 一、2016年-2020年:關鍵的”十三五“
  
  國家確定的發展目標及實現主要難度
  
  面向未來,中國已經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明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導向,努力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中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堅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應對氣候變化多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定量目標包括: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
  
  •用水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
  
  •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
  
  具體到能源領域,《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重點實施四大戰略:
  
  •節約優先戰略,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
  
  •立足國內戰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儲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綠色低碳戰略,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創新驅動戰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從發展形勢看,“十三五”時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仍將處于推進階段,速度將有所放緩,鋼鐵、水泥等重化工業產品產能峰值將陸續到達,能源消費將延續低速低量增長,煤炭峰值將在2020年左右來臨,對環境的壓力整體有所減輕。但是,多年增長的總量基數顯著增大,預期至2020年我國將新增6000萬左右的城鎮人口,帶來固定資產投資、城鎮生活型污染排放以及城市生態空間安全格局壓力持續增長。我國完成全階段工業化過程節點預測在2030年左右,城鎮化基本穩定節點在2030年,未來5年還將是資源能源支撐工業化完成、經濟爬坡過坎、城鎮化進程推進的重要階段,帶來的污染排放新增壓力仍將處于高位水平。而前期快速工業化進程下累積的多個經濟發展階段的環境問題數量巨大、成因復雜,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新老問題、新舊壓力疊加,應對難度及風險明顯加大。
  
  能源需求總量有望進入平緩的增長趨勢
  
  2020年前后在能源技術推廣應用和消費方式轉型下,能源需求總量有望進入比較平緩的增長趨勢。比較明顯的是用電量增速進入新常態,將維持在3%-5%的中速增長。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電力行業諸多人士認為,“用電量增速的新常態”也已到來。中電聯專家認為,“十三五”我國用電量將維持中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超過6%的情況將成為歷史,未來10年用電量增速將維持在3%-5%的中速增長。
  
  與之相對應,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將促使煤炭消費進入筑底階段。前述《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費控制在42億噸左右,一次能源占比由目前65%下滑至61%。對照當前市場,未來煤炭消費開始筑底階段,仍有一定增長空間。需求強度年均下降約4.5%,消費量年同比增長2.5%,增量向工業消費領域傾斜。

  石油需求將進入負增長時代。未來石油需求強度下降速度加快,體現的是經濟結構、收入水平、資源稟賦及政策風向的共同結果。一方面,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能源安全值得審慎對待;另一方面,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占比下滑,石油消費相應減少。經濟結構變遷與需求替代,帶動能效提高。石油需求負增長預測并不是來自經濟大幅下滑的預期,而是源自能效提高,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變遷與需求替代。
 
  
  火電占比持續下降??刂泼禾肯M增長速度為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留出空間,使增加天然氣、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規模和比例成為重點方向。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是替代主力,非石化能源占比將由12%提升至15%。“十三五”期間,風電、核電、太陽能裝機量將有20%以上復合增長,擠出電煤需求。當前火電占比一再降低,年中下探至69%。根據歷史經驗,火電占比較火電裝機總量占比高出10個百分點,估計到2020年火電占比降至72%。非化石能源將發展迅猛。
  

  但是,“十三五”水電裝機增速將放緩。這主要是因為大型水電開發基本完成,未來水電潛力收窄。我國水利資源經濟可開發量為4億kW,年發電量117534億kWh,當前已開發3億kW。“十三五”規劃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5億kW,復合增速年均4%。

  環境保護將更加強調以“質量改善”為核心
  
  2015年1月起實施的新《環保法》,已經正式確立了總量減排的法律地位。第44條規定,國家實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由國務院下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實,企業事業單位在執行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同時,應當遵守分解落實到本單位的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但是,學界主流聲音認為,應當改革總量制度,總量控制只是手段,而目標應該落在改善環境質量。改革之音已然傳來。據環保部消息,“十三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思路方案已起草完成,初步提出了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實施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總量雙控、協同控制,實施分區域、分行業差別化總量控制要求,加強污染物排放濃度、速率、總量的時空精細化減排管理的總體思路。
  
  與“十一五”“十二五”相比,在目標實施上,環保“十三五”規劃將從單一目標即總量控制目標、減排目標,變成雙目標即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內容涉及綠色經濟、核安全問題、土壤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環境污染防治等諸多方面。
  
  “十三五”將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雙重體系,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未來我國的環境保護將更加強調以“質量改善”為核心。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土壤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
  
  減排約束性考核指標將進一步擴容
  
  《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在“十三五”期間,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雙重體系,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實現三大生態系統全要素指標管理;在既有常規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新增污染物總量控制注重特定區域和行業;空氣質量實行分區、分類管理,2020年,PM2.5超標30%以內城市有望率先實現PM2.5年均濃度達標。
  
  “十一五”以來,我國開始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減排約束性考核,最新針對四大污染物的2015年減排目標為:COD、NH3-N同比減少2%,SO2同比減少3%,NOx同比減少5%。應該說,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對于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污染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展望“十三五”,在繼續實施上述污染物減排考核基礎上,或將新增以下四項考核指標:
  
  •首先,初步考慮在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開展煙粉塵總量控制,實施基于新排放標準的行業治污減排管理,因此顆粒物總量減排將首次納入考核體系,這將有利于目前正在推進的火電等行業提標改造趨勢進一步深化;
  
  •其次,重點行業的VOCs 治理或將得到高度重視,其對控制PM2.5 也有重要作用,而《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已于2014 年底出臺,除了相關監測(背景類監測需求超過20 億元,若考慮相關工業企業領域需求還將大幅增加)及治理市場將隨之興起之外,通過對排放VOCs 產品進行征稅等價格手段也將得到應用;
  
  •最后,TN、TP也將納入考核體系,“十三五”期間初步考慮在三湖一庫、海河流域以及長三角等污染最嚴重、問題最突出的地區實行總氮或總磷區域排放量總量控制,要求沿海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脫氮除磷,新的減排要求必將進一步推動污水廠提標改造及專業化運營需求釋放。
  
  可以看出,新增的四種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并不是在所有的區域和所有的行業實施,而是在某些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分別實施,這也是它們區別于既有的四種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標的地方。這體現了《基本思路》是對全國實施重點行業工業煙粉塵總量控制,對總氮、總磷和揮發性有機物實施重點區域與重點行業相結合的總量控制,以增強差別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國家對于環保投入將遠遠超過“十二五”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必將對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國環保產業將迎來更加發展的大機遇、好時期,至少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大規模集中治理污染已成新常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依法治污、嚴格執法已成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已成新常態,環保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環保投融資主體多元化已成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活力將進一步激發。
  
  吳曉青表示,預計十三五期間,國家對于環保投入將遠遠超過十二五。目前環保部正在制定政府購買環保服務方面的相關政策,重點將包括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以及保護水源地安全等環境服務,預計將進一步促進環保服務業的發展。另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傮w而言,由于三大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水十條”、“大氣十條”及“土壤十條”)的推進,環保產業進入生命周期的穩健成長期。
  
  污染物排放"拐點"有望全面到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一項課題研究報告指出,未來5到10年,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點”將全面到來,即污染物排放量總體上將由上升轉為下降。在中國的主要大氣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的峰值出現在2006年,氮氧化物的峰值可能在2012年已經出現。研究報告認為,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上正進入跨越峰值并進入下降通道的“轉折期”,未來5—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點將全面到來。初步估算,2016—2020年之間,即“十三五”時期,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疊加總量會達到峰值。課題組建議加快完善污染物減排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做實以環境標準為代表的“命令—控制類”環境監管政策,發揮其在污染減排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擴大環境經濟政策的廣度和深度,推進環境政策工具實用化、多元化發展,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以促進形成污染減排長效機制。

  二、2020年-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
  
  根據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際責任擔當,中國確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2020年之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保持在5%左右,追求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增長更為突出。由于各種技術進步和能效提高,2020年后能源需求和能源供應進入緩增趨勢。
  
  對2030年中國電力發展的預測
  
  中國是世界上用電量最大的經濟體,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煤炭消耗量占全球一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其電力行業正在經歷著巨大變革,這些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核電裝機容量目標、更為嚴格的環境污染控制措施、碳價機制以及正在推行的電力市場改革。彭博新能源財經對2030年中國電力發展預測如下:
  
  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電力裝機容量超過1,477吉瓦,以滿足屆時將達目前兩倍的電力需求。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新增裝機(5,900吉瓦)都將發生在中國,屆時中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中將有一半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來源。
  
  可再生能源發電越來越出色的經濟競爭力以及政府的持續支持意味著,它們將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2013年到2030年,每年將平均新增17吉瓦的陸上風電(包括舊風場改造)和24吉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的光伏發電中將有三分之二(16吉瓦/年)來自小型分布式光伏。
  
  到2030年,陸上風電將成為成本最低廉的電力來源,每兆瓦時的成本將在41美元至63美元之間。相比之下,由于投資成本不斷攀升、燃料價格提高以及新污染控制措施的推行,煤電的平準化發電成本(LCOE)將從現在的每兆瓦時40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每兆瓦時137美元。頁巖氣儲備的開發將使天然氣發電的成本降低15%,達到每兆瓦時61美元,而大型地面光伏發電的成本則有望低至每兆瓦時60美元至80美元。
  
  總的說來,我們預計2013至2026年中國電力裝機上的投資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72%將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發電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吸引5,210億美元,風電(包括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將吸引大約4,370億美元。
  
  到2030年,煤電發電量將仍占46%的份額,但相比2013年的74%,這已經有所下降??稍偕茉窗l電在中國的全部發電量中將占到三分之一,而在2013年尚僅占五分之一。引入核電意味著,在16年后43%的電力產出將達到零排放標準。
  

  對2035年中國能源趨勢的預測
  
  BP預計中國到2035年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而其進口依存度從15%升至23%。中國的能源產量增加47%,消費量增加60%。
  
  中國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從22%升至2035年的26%,而其增長貢獻了世界凈增量的36%。
  
  中國的能源結構繼續演變,煤炭的主導地位從當前的68%降至2035年的51%,天然氣的比重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保持不變,約為18%。
  
  中國的化石燃料產量繼續增長,天然氣(+200%)和煤炭(+19%)的增量超過石油的減量(-3%)。
  
  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均有增長,石油(+67%)、天然氣(+270%)和煤炭(+21%)占需求增長的66%。可再生能源電力(+580%)、核電(+910%)和水電(+50%)也強勁增長。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37%,到2035年將占世界總量的30%,人均排放在展望期結束時超過經合組織
  
  到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220%,而能源強度下降50%,與1990-2010年期間的降幅(-52%)相近。
  
  中國能源產量在消費中的比重從當前的85%降至2035年的77%,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凈進口國。
  
  中國將在2030年前后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2020年代中期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于美國)。
  
  石油進口依存度從2013年的60%(600萬桶/日)升至2035年的75%(1300萬桶/日)--高于美國2005年的峰值。天然氣依存度從略低于30%(40億立方英尺/日)升至超過40%(240億立方英尺/日)。
  
  運輸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98%。石油仍然是主導性燃料,但市場份額下降,從90%降至2035年的83%。天然氣的份額從5%升至11%。
  
  電力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81%,雖然煤炭仍然是主導性燃料類型,但其市場份額從當前的77%降至2035年的58%,而可再生能源(從3%升至13%)和核電(從2%升至11%)的份額提高。
  
  工業仍將是所有領域中最大的最終能源消費主體,但是其消費增速最為緩慢(+41%),導致其消費需求比重從51%下降至45%。
  
  煤炭仍是主導能源,重在清潔利用
  
  在2030年前甚至更長時期內,盡管能源消費結構將逐步得到優化,但是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導能源,“以煤為主”是現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其仍將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未來的能源結構不再是另一種主導能源取代煤炭的主導地位,而是進入(煤炭、石油與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多能并存的結構。這是中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如何綜合和清潔高效地開發和利用所有的能源資源,是中國小康社會能源戰略與政策的基本內容。需要特別指出,中國的能源清潔化不是簡單的非化石能源化,相反,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是未來能源清潔化的重點和難點。

  三、2030年-2050年:成為能源創新大國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重申,到2050年,全球80%的電力供應應來自中低碳能源。而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報告,中國可在該領域作為世界各國的典范,于2050年實現這一目標。
  
  而要在2050年前達到80%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行業就不能滿足于制造者和消費者的角色,而要成為創新者。中國在太陽能發電和風電領域巨大的生產能力受到世界矚目,也成為貿易的主角。自2008年起,中國一直是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國。2012年,中國生產的多晶硅占世界總量27%,晶片占80%,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占66%,晶體硅太陽能組件占69%。2011年,中國成為最大的風塔制造國,風輪機轉子葉片產量占世界總量的25%。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中國是可再生能源最大的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僅2013年一年,風電新增發電能力16.1GW,太陽能發電12GW,風力總發電能力達到91.4GW,太陽能發電20.3GW。
  
  但中國能否進入價值鏈上游,成為能源創新大國。在一定程度上,這正在成為現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稱,中國每年可再生能源專利的登記數量超過歐洲專利局,增長速度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快。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技術領域專利累計數量也超過其他國家。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已經成為能源領域的創新者,但中國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增長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放寬可再生能源融資限制、提倡“綠色信貸”、簡化行政程序、改革政府官員評價機制從而把環境問題擺在優先位置,種種措施都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持續增長。
  
  但是投向可再生能源,也要考慮現實的成本問題。首先,放棄原有的火電要損失多少社會成本。現在火電有8.6億千瓦的裝機容量,這個是鎖定的,至少30年內不可能改變。第二,使用新能源需要投入多少新的成本。我們現在談可再生能源投入,只講了發電成本,可是管理成本也在上升。例如電網需要有儲能,有備份,風能和太陽能存在不穩定性,這么大的占比,出現特殊情況應對的成本也要高很多。
  
  總體而言,為了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應對霧霾等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中國提升了應對氣候變化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排放控制逐漸由強度目標過渡到總量目標是大勢所趨。當前中國需要做的是,妥善處理國際社會對中國減排的壓力以及國內盡快實現低碳發展轉型二者之間的關系,將國內低碳行動與國際談判形成良性的內外互動,尋找全球利益和中國利益的平衡點,并成為推動國際氣候進程繼續前進的重要力量。但是,全球利益和中國利益的平衡點也是全球競爭的聚焦點。
 
 
關鍵詞: 能源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c)2013-2020 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4000539號-1

關注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集贤县| 涟水县| 固安县| 博湖县| 金溪县| 三门峡市| 丰城市| 凤冈县| 岳阳县| 安化县| 界首市| 宝山区| 扎鲁特旗| 开封市| 江西省| 磐安县| 胶南市| 察雅县| 南涧| 双辽市| 枝江市| 潍坊市| 色达县| 河源市| 渑池县| 德州市| 浦东新区| 日喀则市| 布拖县| 望江县| 长治县| 高陵县| 谷城县| 吉林省| 哈密市| 新田县| 宣武区| 大渡口区| 嘉祥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