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我市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科研創新優勢,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動新材料產業高端發展、集聚發展,將洛陽打造成產業特色鮮明、發展環境優良、產業鏈條及配套完善、綜合競爭力較強的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
形成4個至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
我市材料工業實力雄厚。
從1970年我國發射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飛船,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火箭推進劑原材料,一直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批量生產0.15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種超薄浮法電子玻璃的企業,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材料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我市在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高性能耐火及先進陶瓷材料、功能玻璃與化學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市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銷售收入將接近1000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培育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企業6家、超10億元企業15家、超億元企業40家;在鋁鈦鎂合金材料、鎢鉬稀有金屬材料、陶瓷與耐火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細分領域形成4個至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五大新材料領域
近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我市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建材等領域的傳統材料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高端領域挺進。
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方向,《方案》提出,我市新材料產業將圍繞以下領域重點發展。
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
瞄準航空航天、車輛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軍工制造、醫用等高端及特種應用市場,依托萬基控股集團、龍鼎鋁業、七二五所、洛銅集團、華陵鎂業、開拓者鉬業、洛鉬集團等骨干企業,推動與國際國內優勢企業合作,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原材料就地轉化率。
高性能耐火及先進陶瓷材料
推動陶瓷及耐火材料功能化、智能化、節能化綠色發展,重點發展節能耐火材料、極端環境用耐火材料,積極發展高溫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納米陶瓷材料等。
功能玻璃與化學新材料
加快玻璃行業產品升級和戰略轉型,實現傳統應用領域向高端、節能環保、特種應用領域轉變,重點發展節能玻璃、車輛特種玻璃、超薄超白玻璃、環境功能玻璃等。
高性能復合材料
發揮七二五所、雙瑞橡塑、雙瑞金屬復合材料、黎明院、耐研院、銅一金屬材料、洛陽金鷺、開拓者鉬業等企業院所的優勢,適應高端市場和特種應用,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等非金屬復合材料,銅鋁、鈦鋼、鎳基合金等金屬復合材料。
前沿新材料
鼓勵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新材料研發實力,在3D打印材料、石墨烯、輝鉬烯、超材料及心臟支架等生物材料、記憶合金等智能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當前,萬基控股集團年產60萬噸高端交通運輸用鋁合金輕量化材料項目、雙瑞萬基鈦業年產15千噸海綿鈦節能技改項目(二期)等正在加緊建設。《方案》提出,我市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材料骨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打造5家至10家具有重大影響力、引領帶動作用強的行業龍頭企業。
另外,我市還將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河南自貿區建設機遇,堅持引資、引技和引智并重的開放發展方式,促進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在新材料領域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力爭在新材料領域突破關鍵技術50項以上,申報專利500件以上,提升產品競爭力。(洛陽日報記者李迎博)
形成4個至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
我市材料工業實力雄厚。
從1970年我國發射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飛船,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火箭推進劑原材料,一直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批量生產0.15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種超薄浮法電子玻璃的企業,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材料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我市在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高性能耐火及先進陶瓷材料、功能玻璃與化學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市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銷售收入將接近1000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培育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企業6家、超10億元企業15家、超億元企業40家;在鋁鈦鎂合金材料、鎢鉬稀有金屬材料、陶瓷與耐火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細分領域形成4個至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五大新材料領域
近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我市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建材等領域的傳統材料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高端領域挺進。
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方向,《方案》提出,我市新材料產業將圍繞以下領域重點發展。
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
瞄準航空航天、車輛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軍工制造、醫用等高端及特種應用市場,依托萬基控股集團、龍鼎鋁業、七二五所、洛銅集團、華陵鎂業、開拓者鉬業、洛鉬集團等骨干企業,推動與國際國內優勢企業合作,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原材料就地轉化率。
高性能耐火及先進陶瓷材料
推動陶瓷及耐火材料功能化、智能化、節能化綠色發展,重點發展節能耐火材料、極端環境用耐火材料,積極發展高溫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納米陶瓷材料等。
功能玻璃與化學新材料
加快玻璃行業產品升級和戰略轉型,實現傳統應用領域向高端、節能環保、特種應用領域轉變,重點發展節能玻璃、車輛特種玻璃、超薄超白玻璃、環境功能玻璃等。
高性能復合材料
發揮七二五所、雙瑞橡塑、雙瑞金屬復合材料、黎明院、耐研院、銅一金屬材料、洛陽金鷺、開拓者鉬業等企業院所的優勢,適應高端市場和特種應用,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等非金屬復合材料,銅鋁、鈦鋼、鎳基合金等金屬復合材料。
前沿新材料
鼓勵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新材料研發實力,在3D打印材料、石墨烯、輝鉬烯、超材料及心臟支架等生物材料、記憶合金等智能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當前,萬基控股集團年產60萬噸高端交通運輸用鋁合金輕量化材料項目、雙瑞萬基鈦業年產15千噸海綿鈦節能技改項目(二期)等正在加緊建設。《方案》提出,我市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材料骨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打造5家至10家具有重大影響力、引領帶動作用強的行業龍頭企業。
另外,我市還將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河南自貿區建設機遇,堅持引資、引技和引智并重的開放發展方式,促進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在新材料領域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力爭在新材料領域突破關鍵技術50項以上,申報專利500件以上,提升產品競爭力。(洛陽日報記者李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