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幾年的快速成長期后,材料行業已經邁進成熟期,并即將迎來整合階段。相較于材料行業,復合材料行業則還處于成長期,行業盈利水平仍有望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市場提升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全球復合材料行業重心正從歐美發達國家轉向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印度市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2010-2015年間,中國復合材料增長率達10%,印度增長率則在18-22%。
而且,美國人均玻璃纖維年消費量達到3-6kg,而我國人均玻璃纖維年消費量僅為0.6kg,印度人均更是只有0.2kg,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復合材料可應用范圍廣,包括航空航天、汽車、船舶、醫藥、化工等行業,且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迅猛崛起,復合材料市場需求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不過,我國復合材料行業起步晚、技術基礎差,行業相對分散,整體自給率只有56%左右,工程塑料、特種橡膠自給率僅有35%、30%。隨著研發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復合材料行業將得以快速發展,并逐步擺脫依賴進口產品。
要提升技術水平,還必須加快整合步伐。據上述報告統計,納入國家統計范圍的共有422家規模以上企業,產能分散。隨著行業產能結構優化,市場份額將向有技術與管理實力的企業集中。市場集中度提升,從而推動復合材料行業發展。
除了技術進步和需求驅動,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樣是復合材料行業維持中高速增長的動力。同時,國家重點扶持新興產業,復合材料行業也有望因此受益。
復合材料行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前景一片廣闊,因而吸引了不少企業進入。但值得提醒的是,復合材料行業在前期科研和測試投入大,并存在市場不確定性、生產流程與技術手段多變性等問題,風險較大,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技術實力。
新材料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之一,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扶持領域。強勁的政策支持,將促使復合材料維持中高速發展,前景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