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萬噸到220萬噸,是萬華聚氨酯產能的跨越;從聚氨酯到石化、精細化工,是萬華新產品、新技術的跨越;從煙臺到寧波、匈牙利,是萬華國際化的跨越。萬華,這個被煙臺人所熟知的企業,從曾經的10年不達產到如今全球產能第一,離不開企業的不斷創新和自我研發之路。
PMMA項目,單線產能世界最大
10日下午,記者在煙臺萬華工業園施工現場看到,PMMA項目正加速推進,主裝置地管鋪設已完成,正在進行鋼結構施工和設備安裝,計劃2017年底完工,2018年上半年投產。該項目由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興建,投資4.1億元,主要建設年產8萬噸PMMA(超透光學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裝置以及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達產后,項目將具備全球最大的PMMA單線生產能力,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利稅4億元。”項目負責人介紹。同時,作為今年開發區集中開工的最大單體項目,總投資34億元的MMA項目擁有自主研發技術,不僅生產成本低、環境污染小、不受原料限制,而且可打破跨國公司壟斷,推動國內MMA 下游行業發展。其兄弟項目萬華研發中心,投資10.9億元,主要建設世界一流全球研發中心和總部基地,項目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據悉,煙臺萬華工業園MMA項目產品,因其優異的透明性、光學特性、耐藥品性等特性,被譽為“塑料之王”,廣泛應用于光學玻璃、光導纖維、液晶顯示屏等領域。萬華化學憑借10年研發和探索成功打破國際行業巨頭長期壟斷,將全面提升民族產業在國內外特殊化學品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萬華工業園二期工程有序推進
萬華煙臺工業園總投資700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300億元,是山東省、煙臺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集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于一體,是萬華實現向化學轉變和千億目標跨越的關鍵項目。萬華煙臺工業園一期項目于2015年8月18日成功投產。一期工程的投產,使得萬華煙臺工業園成為東亞最大的液化石油氣交易中心、亞洲最大最全的聚氨酯和涂料原料基地、全球以丙烯為原料發展下游產業規模最大的化工園區,并使得萬華化學成為全球最大MDI供應商。
二期工程投資400億元,規劃建設自主研發的30余個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項目,目前包括苯胺甲醛一體化、MMA、TDI、催化劑、PMMA等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值得一提的是,MMA項目今年開工、當年建成、次年投產,整個周期不超過一年半,體現了萬華“速度”,彰顯了萬華“品質”。
全市首家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萬華
萬華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和技術支持,今年3月份,由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復旦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聯合共建的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認定,成為煙臺市自主申報獲批的首家國家工程實驗室。據悉,該實驗室是目前我國涂料、膠粘劑等表面材料領域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屬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和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裝備制約,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工程的技術支撐和保障的研究開發實體,目前全國約170家左右。此次獲批籌建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對萬華在表面材料研究、整合集聚創新資源、促進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能力的充分認可,有利于創新能力提升、創新資源投入、創新機制發展,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將圍繞制約我國聚合物表面材料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效整合產學研資源,以實現聚合物表面材料的環保和高性能為目標,開展關鍵單體、助劑制備技術及工程轉化、樹脂和材料制備及應用研究,培養和聚集一批行業頂尖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形成常態化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為聚合物表面材料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對實現我國從表面材料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