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工信部聯規〔2016〕454號)
2017年1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研究編制了《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工信部聯規〔2016〕454號,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十三五”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需求牽引和戰略導向,推進材料先行、產用結合,以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技術裝備急需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軍民深度融合、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新材料產業體系,著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種、關鍵工藝技術與專用裝備,不斷提升新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力。《指南》從突破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強化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重點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突破關鍵工藝與專用裝備制約、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實施“互聯網+”新材料行動、培育優勢企業與人才團隊、促進新材料產業特色集聚發展等九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指南》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專項指南,將引導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
2月10日,工信部表示,為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1+X”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目前,11個X均已發布實施。
下一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將加強《中國制造2025》“1+X”體系的落實,細化分解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以目標為導向,圍繞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點領域梳理凝練一批重點工作,明確時間節點,落實配套政策,與《中國制造2025》實施形成全局統籌、重點推進的工作合力。
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發布2017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國能新能[2017]52號)
居高不下的棄風量已將風電企業拖入生產經營困境。為提示投資風險,國家能源局于2017年2月22日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發布2017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下稱《通知》),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新疆(含兵團)等省(區)成為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其他省份為綠色區域。
《通知》明確,紅色預警的省(區)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并要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棄風問題。電網企業不得受理紅色預警的省(區)風電項目的新增并網申請(含在建、已核準和納入規劃的項目),派出機構不再對紅色預警的省(區)新建風電項目發放新的發電業務許可。
《通知》同時稱,暫緩建設新疆準東、吐魯番百里風區、酒泉二期第二批風電項目,已投入運行或在建的輸電通道重點用于消納存量風電項目。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裝[2017]53號)
2017年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在《規劃》中,輕量化被確認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先進車用材料則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
根據《規劃》,未來將依托國家科技計劃,引導汽車行業加強與原材料等相關行業合作,協同開展高強鋼、鋁合金高真空壓鑄、半固態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的產業化及批量應用研究,加快鎂合金、稀土鎂(鋁)合金應用,擴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復合材料應用范圍。鼓勵行業企業加強高強輕質車身、關鍵總成及其精密零部件、電機和電驅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技術攻關,開展汽車整車工藝、關鍵總成和零部件等先進制造裝備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
汽車輕量化主要體現在汽車的優化設計、合金材料及非金屬材料應用上,其依次為汽車的輕量化減重10%至15%、30%至40%、45%至55%。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車用材料與汽車的安全、環保、節能、綠色等性能息息相關,歐、美、日各先進汽車產業對汽車車用材料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嚴格的要求。我國在車用材料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也較為薄弱,產業鏈合作尚不密切。因此,需要汽車生產企業和擁有先進技術研發能力的材料零部件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進行廣泛的跨行業、跨專業深度合作,大力研發新材料及新技術,推行材料認可制度,為汽車產品開發設計與技術革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科技部印發《“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國科發高〔2017〕92號)
2017年4月28日,國家科技部正式印發《“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旨在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明確“十三五”時期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任務布局和重點方向,規范和指導未來五年國家材料科技發展。
“十三五”期間,材料領域將圍繞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重點發展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材料基因工程關鍵技術與支撐平臺、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等。
按照《規劃》要求,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溫合金為核心,以輕質高強材料、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3D打印材料為重點,解決材料設計與結構調控的重大科學問題,突破結構與復合材料制備及應用的關鍵共性技術,提升先進結構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1)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高性能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特種玻璃纖維、耐輻照型聚酰亞胺纖維、耐超高溫陶瓷纖維、玄武巖纖維等,新型基體樹脂、增強織物、纖維預浸料等,復合材料構件成型與應用。
(2)高溫合金。超純凈冶煉、缺陷控制、組織調控、復雜及大型構件制備關鍵技術,變形和鑄造高溫合金一材多用技術,單晶高溫合金和粉末冶金高溫合金,特殊用途高溫與耐蝕合金等。
(3)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高端特種合金超高純冶煉與精細組織調控的關鍵技術,超超臨界電站裝備用特種合金,高溫長壽命低成本軸承合金,高端模具鋼材料等。
(4)海洋工程用關鍵結構材料。超致密、高耐候、長壽命結構材料,海洋工程與裝備用鈦合金、高強耐蝕鋁合金和銅合金、防腐抗滲高強度混凝土、防腐涂料等。
(5)輕質高強材料。新型輕質高強材料的新原理與新技術,先進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金屬間化合物、高熵合金等輕質高強材料,新型輕質材料/結構一體化、智能化、柔性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6)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高性能聚醚酮、聚酰亞胺、聚芳硫醚酮(砜)、聚碳酸酯和聚苯硫醚材料,耐高溫聚乳酸、全生物基聚酯、氨基酸聚合物等新型生物基材料,高性能合成橡膠等。
(7)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隔熱、耐磨、減磨、抗氧化、抗燒蝕、抗疲勞等涂層材料,零部件耐磨減磨技術、新型等離子噴涂-物理氣相沉積技術、新型延壽表面科學與工程技術。
(8)3D打印材料及先進粉末冶金技術。3D打印高溫合金、特殊鋼、鈦合金、輕合金、高分子材料、結構陶瓷,粉末冶金精密零部件,特種粉末冶金近終成型技術及粉末梯度材料等新型粉末冶金材料。
(9)金屬與陶瓷復合材料。先進鋁基、鈦基、鐵基等金屬基復合材料,金屬層狀復合材料,碳化硅、氧化鋁、氮化硅和氮化硼纖維及復合材料,耐高溫陶瓷基復合材料,低成本碳/陶復合材料等。
工信部公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7年版)》
6月19日,工信部最新公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7年版)》,其中涉及先進基礎材料(含特種橡膠、工程塑料),關鍵戰略材料(含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含石墨烯薄膜、防腐材料、液態金屬),新型能源材料(含負極材料、燃料電池膜電極),膜材料(含高壓反滲透復合膜材料、高選擇性納濾復合膜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含工業煙氣稀土基及SCR稀土無釩脫硝催化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