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領域的主要廠商大多是日本企業,如東麗、帝人、三菱化學等。原因不僅在于精制碳纖維需要高超的技術實力,還在于需求方主要是歐美和日本的汽車廠商。以高超的技術實力和穩定的購買力為背景,這三家日本企業的年產能超過6萬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
排在這3家日本企業之后的臺灣和韓國企業的生產規模還不到1萬噸。雖然日本企業在該領域有明顯優勢,但最近中國大陸的存在感迅速提高。據悉,目前中國大陸的碳纖維年產能為2萬噸,除中復神鷹等擁有3000~4000噸產能、規模較大的企業外,還有約20家企業在激烈競爭。

在碳纖維的用途方面,同行業間難以形成差別,而且利潤微薄的通用品占據大半。不過,在中國2015年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碳纖維被指定為戰略產業。
在日本企業擅長的飛機和汽車用碳纖維方面,客戶在強度和成本等方面對品質要求比較嚴格。三菱化學內部有聲音稱,或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自信心增強,“中國企業正與國內外的汽車廠商接觸”。東麗碳纖維業務部門的堀勉表示,“我們正在關注中國的大型噴氣式飛機的開發”。
中國目前正在開發國產大型噴氣式飛機。如果能利用飛機研發項目來積累技術,未來在利潤較高的飛機用碳纖維領域,中國制造的產品可能也會得到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