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兩協會秘書處與工信部簽訂《完善纖維復合材料行業準入政策研究》項目課題,為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政策修訂與復合材料行業準入門檻建立進行前期研究與論證。為保證該項目順利結題,相關研究成果能如實反映當前纖維復合材料骨干企業及行業整體訴求,積極爭取后續產業政策的出臺實施,兩協會特邀纖維復合材料行業骨干單位共同研討,提供我行業相關看法和建議,推動纖維復合材料行業轉型升級。



分析報告指出2017上半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制造業持續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轉型。纖維復合材料行業一方面面臨環保督察風暴,廣大中小企業環保壓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迎來制造業轉型升級為新材料行業帶來的巨大機遇。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以“兩化融合與綠色發展”為指引,不斷提升工藝技術和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調整和優化行業產品結構,行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1-6月,玻璃纖維及其制品制造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2.9億元,同比增長12%;利潤總額66.2億元,同比增長19.5%。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6.0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利潤總額35.6億元,同比增長0.3%。
當前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首先要提升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降低制造成本;其次,需要不斷提升復合材料的性價比優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不斷提升材料性能和功能特性;第三,解決好企業VOC達標排放問題以及復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問題,確保行業可持續發展;第四,向熱塑性復合材料轉型升級。
向東指出,所謂“日落復審”,就是在征收產品反傾銷稅5年期滿進行的行政復審,也叫“期滿復審”。根據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的相關規定,任何被采取反傾銷措施的產品,在征稅五年后,對于是否有必要繼續維持,經申訴方提出都需要經過審查,否則將自動“日落”。歐盟的“日落復審”將決定反傾銷是繼續再征五年還是終止。因此,積極參與反傾銷“日落復審”,是企業和產品重新回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是打破貿易壁壘的轉折關鍵。


報告指出玻璃纖維行業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一直保持產量穩中有增、價格一路上揚、行業整體利潤不斷攀升的發展態勢。玻璃纖維行業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及時出臺了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政策。在準入政策科學合理有效的引導和保障下,玻璃纖維行業及早實施了產能控制,通過積極挖潛改造和轉型調整,實現全行業的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
劉秘書長從項目的研究過程、項目研究結果、項目研究結論與建議、項目預算執行情況、課題驗收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對項目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總結。
下午的會議分別對《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品行業規范條件》、《完善纖維復合材料行業準入政策研究》項目結題報告、玻纖網格布細分市場自律管理與規范發展、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制品進出口政策調整四個課題進行了意見征集,參會代表們就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見。


徽同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本璋

▲冀州中意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英武



最后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福祥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張會長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現階段企業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從長遠出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整個行業的進步出謀劃策。
會議在各位代表的熱烈討論中進入尾聲,會后協會將整合會上各位代表提出的建議,完善相關文件內容及時上報國家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