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日本發展碳纖維近60年,也僅僅留下了東麗東邦三菱三家具有規模化產能的公司。而我國碳纖維產能不僅亂,而且散。未來產能勢必會越來越集中于成本控制好、技術穩定的幾家公司。至于其他的,就會慢慢死掉或者轉型。
2017年初,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這應該是碳纖維生產企業破產第一案,不禁讓人感嘆。
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寧波化工開發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浙江金強投資公司、寧波康興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于2010年10月注冊成立,公司注冊地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公司股份總數為3億股,其中寧波化工開發有限公司占31.26%,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其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參股,占29.74%,浙江金強投資公司占股29%、寧波康興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占10%。
主營碳纖維及其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公司將在寧波石化區投資建設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碳纖維產品生產基地。其中一期工程建設一條年產100噸高性能碳纖維(配套250噸/年PAN原絲)生產線,二期工程建設千噸級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及復合材料生產裝置。公司產品規格為6K、12K、24K(其中以12K為主)高強中模碳纖維。
該是寧波市2012年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并獲得國家發改委2012年度新興戰略性新材料中央財政補貼2250萬元。
今年9月21日,寧波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中國銀行寧波分行與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裁定書。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與浙江泰先、寧波化工開發有限公司、浙江金時針織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康興電纜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泰先公司應向申請執行人中國銀行寧波分行歸還借款本金人民幣189174800元、歐元1263795元及相關利息,化工公司、金時公司、康興公司按照相應的比例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同時,化工公司、金時公司、康興公司對上述借款承擔擔保責任后,有權向被告泰先公司追償。因各被執行人到期均未自動履行義務,中國銀行寧波分行向寧波中級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簡單地說,寧波化工開發有限公司、金時集團、寧波康興電纜有限公司為泰先公司的股東關聯方,一起為泰先提供貸款擔保,結果因為泰先無力償還貸款,被一同列為被執行人。
這里發生了什么?作為寧波市產學研合作的標桿,泰先公司為什么會走向破產,還拉上三家企業成為被執行人。
根據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相關材料顯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該公司賬面資產504672739.98元,賬面負債314199566.09元,賬面凈資產190473173.89元;該公司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為0元,稅后凈利潤為-22590726.85元,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為0元,稅后凈利潤為-26754353.07元,2017年1月主營業務收入為0元,稅后凈利潤為-6085274.42元。
也就是近三年,泰先公司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全部是凈虧損。當初設立公司時,中科院寧波所并沒有出一分錢,僅僅是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進來,其他三家公司分別以資金入股。注冊后也沒有進行過任何增資擴股,僅僅在2012年獲得過2000多萬元的政府補助,再就是銀行1.89億元的貸款。
該項目計劃建設年產100噸T800級別的碳纖維生產線,近幾年在市場上也沒有見到過泰先相關產品的信息。應該是T800級別碳纖維產業化路線沒有打通,產業化受挫。最終導致連年虧損并失去融資能力。
在此次游戲中,除了中科院寧波所,其他三個股東方都輸得精光,碳纖維國產化道路任重道遠,浙江泰先失敗的案例應該讓更多人了解,警醒后人,投資要慎重。
本文資料來自于宜信寶,如有紕誤,請聯系我們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