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頂級盛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成為中國新能源企業前沿技術、戰略發布的絕佳舞臺。活動現場,中國中車總裁孫永才以“電動未來 車行天下”為主題,分享了中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思考,備受矚目。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趨勢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創新、變革、協同正在疊加起改變歷史的力量,交通行業也不例外。
去年9月21日,中國中車研制的“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標志著我國高鐵事業開始邁入領先世界的新時代。中車的產品和服務出口全球六大洲10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發達國家全覆蓋。中國高鐵已經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成就的“國家名片”。
同時,中國中車積極迎接變化,以全新姿態擁抱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產業升級。2002年起,中國中車依托在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產業基礎,承擔并完成國家相關部委20余項新能源汽車重大攻關項目。中車新能源客車銷量從2007年的10余臺,增長到2017年的近7000臺,行業排名第四,產品遍布全國各地。商用車電驅動系統2017年產銷3萬余臺套,十余年累計銷售近10萬臺套,已配套50多個國內外廠家,乘用車電驅動系統去年接到了180萬臺套的訂單。中國中車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品牌之一。
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體系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以網絡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輕量化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未來的交通體系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交通工具向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轉變;動力系統向高端化、智能化、網絡化轉變;能源供給向綠色化、循環化、安全化轉變。
孫總裁在講話中表示:“未來兩年,中國中車將通過資源整合,打造兩大業務:一是打造以商用車為主的支柱產業。通過并購,形成東南西北中六個主要客車及物流車基地,形成3萬臺客車、10萬臺專用車的制造能力。二是打造以“三電”為核心的支撐產業。緊密圍繞自主開發的IGBT及車用傳感器,完善適用于新能源商用車及乘用車的“三電”核心能力,逐步形成百萬套級的電驅動系統與儲能總成的制造能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中車已與100余家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下一步,中國中車將充分借助“承擔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國家重大專項研發任務”的有利契機,不斷強化合作的深度、凝聚院士、教授等強大智慧,充分釋放政府、社會、企業和全球的資源效應,協同創新模式堅持重大科技成果共創、共建、共享,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發展。
著眼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
中國中車將以電動化為基礎,通過整合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技術,提供一個綠色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在商用車智能駕駛方面,2018年實現智能駕駛“L3”等級的示范運營,“十三五”末實現批量推廣,2025年實現“L4”等級無人駕駛目標;在智能互聯方面,基于現有的車聯網平臺——“云智通”,主動提供服務、串聯人-車-服務三張網,賦車輛以智慧,為終端用戶提供生態場景服務,推動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間的轉變。
在客車產品開發方面,基于全新設計時尚科技造型,打造系列化新能源城市客車產品,提升車輛適用性能,滿足高溫、高寒、涉水等各種苛刻應用環境,并逐步實現自動頂置受電弓充電、智能主動安全、乘客信息交互及自動駕駛等功能。
中國中車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立足國內,面向國際,在2025年形成銷售30萬輛整車、100萬套電驅動系統、20Gwh儲能總成的產業規模,并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引領者,成為未來科技變革、交通變革、能源變革的推動者,為推動科技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建設貢獻中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