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外環氧樹脂的工業化生產
國外雙酚A環氧樹脂第一次具有工業價值的制造是在1947年,由美國的Devoe-Raynolds公司完成的,它開辟了環氧氯丙烷--雙酚A樹脂的技術歷史,環氧樹脂開始了工業化開發;同時,環氧樹脂被認為是優于酚醛樹脂和聚酯樹脂的一種技術進步。
2、國內環氧樹脂的工業化生產
我國研制環氧樹脂開始于1956年,在上海和沈陽兩地首先在實驗室獲得了成功。1958年上海樹脂廠、無錫樹脂廠先后開始了工業化生產。我國雙酚A環氧樹脂工業化生產至今已60年,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發展較為緩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當今我國已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環氧樹脂產能國、產量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環氧樹脂消耗國和市場。
3、國內環氧樹脂配套材料的工業化生產
環氧樹脂必須在固化劑及其功能性助劑的作用下,使環氧樹脂分子交聯成網狀結構的大分子固體,才能顯示環氧樹脂優良的性能。但是,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的固化劑的生產,不論從質量、性能還是從品種上,都不能滿足應用技術的需求。為此,我國的應用技術科研人員與有關合成生產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研制新材料,以滿足科技發展急需的新型環氧樹脂、固化劑等配套材料。
1、1980年6月11日至13日在浙江省嘉興市,由浙江省石化廳主持召開了“E-39-D電工級環氧樹脂”鑒定會通過鑒定。E-39-D電工級環氧樹脂是嘉興化工廠研制并投入工業化生產的。
2、1982年11月1日至3日在浙江省溫州市,“HK-021環氧樹脂液態酸酐固化劑”鑒定會在浙江省石化廳主持下通過鑒定。HK-021液態酸酐固化劑是溫州清明化工廠研制并工業化生產的。
3、1981年10月,由浙江省科委主持召開的“電工級硅微粉”技術鑒定會在浙江省湖州市通過鑒定。電工級硅微粉是由“湖州硅微粉廠”研制并投入工業化生產的。
4、1983年5月在江蘇省昆山市,由江蘇省科委主持召開的“T-31改性胺類固化劑”鑒定會通過鑒定;“T-31改性胺類固化劑”是江蘇昆山助劑廠和華東化工學院聯合開發的,由江蘇昆山助劑廠投入工業化生產。T-31胺類固化劑是由乙二胺、苯酚、甲醛,通過曼其尼反應而成的酚醛胺固化劑。徹底改變了單分子脂肪胺固化劑揮發性毒性較大、刺激皮膚及呼吸系統,對人體有害,同時,操作時間短,固化物脆性,綜合性能差等。
4、我國環氧樹脂工業化生產發展的轉折點
我國環氧樹脂的工業化生產始于1958年,至今已有60年,但前30年環氧樹脂工業化發展較為緩慢。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岳陽石化總廠環氧樹脂廠1988年從日本東都化成公司引進年產3000噸環氧樹脂裝置,以及無錫市石油化工總廠1989年從德國巴克利特公司引進年產3000噸環氧樹脂裝置后,我國環氧樹脂產業得以快速發展。
1、1987年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石化總廠環氧樹脂廠從日本東都化成株式會社引進年產3000噸高純環氧樹脂裝置,1989建成投產。是我國引進的第一套先進的環氧樹脂生產裝置。
2、1990年江蘇省無錫市石油化工總廠從德國巴克利特公司引進年產3000噸電子級環氧樹脂裝置建成投產。
5、環氧樹脂體系概念的建立
環氧樹脂應用技術,是將專業用途的環氧樹脂、固化劑、活性稀釋刑、功能性助劑、填料等配套組成配方,稱為“環氧樹脂體系”的概念。
“環氧樹脂體系”與“環氧樹脂”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環氧樹脂體系”強調的是環氧樹脂應用技術材料的配套性、專業性、專用性和功能性;而“環氧樹脂”只是單一性、通用性、普及性、一般性的理念。
因為,雖然環氧樹脂澆注料、灌封料、防腐涂料、結構型膠粘劑、玻纖增強復合材料和建筑結構膠等作為環氧樹脂體系的產品早已在市場上出現,但很少有人從“體系”的角度去理解,而只是從環氧樹脂、固化劑及其它輔助材料的單一途徑去研制新產品的開發,這樣往往由于各自為政而延誤了解決技術難題的時間。
“環氧樹脂體系”—是從整體的、系統的角度展望,特別強調了環氧樹脂、固化劑、增韌劑、活性稀釋劑等其它功能性輔助材料的協調和配合,因而,使我國環氧樹脂配方組合材料的同步研制、開發得以實現,并結合應用技術,使材料或產品投入市場的速度加快。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能在與國外產品競爭之中獲勝,關鍵是,近年我國環氧樹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開始適應與國際接軌的形勢需要,環氧樹脂體系業界的科研、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協調、交流的結果。
近年來,我國采取多部門、跨系統的組合協調、共同努力,在磁懸浮列車長定子環氧樹脂配套體系和成型工藝技術;核能發電環氧樹脂配套材料及應用工藝技術;風力發電機風葉環氧樹脂配套體系和成型工藝技術;高速鐵路無渣板式結構道軌環氧樹脂充填配套材料;以及無氣隙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體系;納米級環氧樹脂封裝料(膠)等環氧樹脂配套體系均實現了國產化,這充分說明了“環氧樹脂體系”的作用和發展。
重要的是,中國環氧樹脂體系的發展是與環氧樹脂應用技術的科技進步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同時,又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因此,環氧樹脂、固化劑、增韌劑、稀釋劑、填料、促進劑和著色劑等配套材料的合成與環氧樹脂應用技術這二大部分的組合,已形成為—環氧樹脂體系。環氧樹脂配方設計根據應用技術用途的多變性、成型工藝技術的多樣性,在高分子合成材料范疇里是獨特的。我國環氧樹脂60年來的發展實踐和事實,證明了這樣一個真理:應用技術促進了合成工業的發展,而合成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應用技術的科技進步。
6、我國是世界上環氧樹脂大國,還不是強國
我國自1958年環氧樹脂工業化生產以來,應用技術的發展使環氧樹脂得到廣泛的應用,產量逐年遞增;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發展較為緩慢,品質也較差。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裝置,我國環氧樹脂的質量達到了國外同等水平,產能和產量大幅度增加
1986年我國環氧樹脂的年產量約為1.5萬噸左右。
2013年我國環氧樹脂總產能達到了203萬噸,全世界總產能為406萬噸,我國約占50%。
2015年我國環氧樹脂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6家,最大的達到32萬噸。2015年我國環氧樹脂行業平均開工率約為60%左右。
2016年,我國環氧樹脂產能為225萬噸,產量為113萬噸,產能利用率在50%左右。
2016年世界環氧樹脂總產能約為477萬噸/年,近年,全球環氧樹脂企業兼并及投資活動較為活躍,經過一系列的兼并重組,目前全世界環氧樹脂企業排名的前三位是:陶氏化學、臺灣南亞塑膠和邁圖特種化學,其產能分別占全球總產能的15%、12%和10%。
我國環氧樹脂的產能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黃山、山東、廣東等省市,其中江蘇地區大型裝置較為集中,產能占比達到全國的52%左右。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國內環氧樹脂需求市場最集中的地區。
有一個現象需加以重視,雖然我國環氧樹脂產能增長快速,但是品種單一,環氧樹脂的產能多數以低端產品為主,高附加值的特種產品及技術含量較高的專用環氧樹脂仍然主要依賴進口。例如:2016年,國內環氧樹脂進口量為24萬噸,出口量為7萬噸,凈進口量為17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30萬噸,進口依存度在10%以上。
目前,我國環氧樹脂行業呈現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狀態。2007年以后,我國環氧樹脂業界開始大規模擴展產能,但整個行業發展局限于單純的速度、規模、數量的增長,沒有從質量提高、品種的更新換代、科技進步上做文章,質和量沒有統一。大量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環氧樹脂仍然依賴進口,例如:高純度電子級環氧樹脂、高純度耐輻射環氧樹脂、高純度阻燃環氧樹脂、高純度液晶環氧樹脂、高純度多官能團環氧樹脂等等,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環氧樹脂產業及其應用技術和市場產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特種環氧樹脂生產技術的不斷成熟,必將彌補國內生產特種環氧樹脂的空白,逐步替代進口產品。我國環氧樹脂的進口量將有所降低,國內自給率將逐步上升。
7、中美關系下的環氧樹脂
從2012-2017年國內環氧樹脂產能呈現出遞增趨勢,對外依存度平均維持在20%附近,主要集中在高品質、特種、專用環氧樹脂的進口。國內環氧樹脂行業產能過剩明顯,隨著國內環保力度加大,國內工廠限產、減排等影響明顯,整體開工低位,產能利用率較低。2017年國內環氧樹脂受環保等因素影響,以及兩大原料大幅走漲和下游需求旺盛的帶動,國內市場價格暴漲明顯,從而帶動對于國外進口量的增加。
2017年國內進口量增長迅速,較2016年上升16.74%。因2017年國內環氧樹脂共進口27.48萬噸,其中臺灣、韓國、美國及德國位居前4位,而美國總進口量達3.3萬噸位居第三位。2018年1~2月國內共進口4.48萬噸,其中美國進口量4314.75噸,占進口量的9.63%。因此,整體來說,加征關稅對環氧樹脂影響力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