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國內首個采用池窯方式生產玄武巖連續纖維的中試基地項目在德陽市羅江區點火,項目運行成功后,我省將成為國內率先采用池窯方式生產玄武巖纖維的省份。出席點火儀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認為,這一技術革命全國領先、世界一流,將徹底改變當前玄武巖纖維生產成本高、產能低、品質不穩定的現狀,使玄武巖連續纖維進入工業化量產階段。
玄武巖連續纖維是我國繼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之后又一高技術纖維,是最有可能率先在全球做強做大的新材料。被國家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我省將其列為四大高端新型成長型產業之一。玄武巖連續纖維是以天然的火山噴出巖為原料,在1450℃~1500℃熔融后,經鉑銠合金漏板高速拉絲而形成的連續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溫性佳(-269~700℃)、抗氧化、抗輻射、絕熱隔音、過濾性好、抗壓縮強度和剪切強度高等特點。廣泛運用于國防軍工、交通運輸、建筑施工、車船制造、石油化工、環保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
據了解,目前,全國玄武巖連續纖維產能不足3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此次,四川玻纖集團投資建設的玄武巖池窯中試項目位于德陽市國家高新區羅江園區,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建成一座電氣混合純氧燃燒的單元試驗池窯,有24塊鉑銠合金加強型大漏板,年生產玄武巖連續纖維8000噸。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當前玄武巖產能不足的現狀,為下游的玄武巖應用企業提供原料保障,是玄武巖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開始。
德陽市羅江區大力發展以新材料為主,電子信息為輔的“一主一輔”主導產業。在新材料產業領域,培育了迪弗電工、中航管業、中物紅宇等一批玄武巖運用企業。羅江區計劃在2020年前,將四川玻纖建成全國最大的玄武巖纖維生產企業,年產玄武巖纖維絲達8000噸以上,全區玄武巖纖維應用企業達7家以上,產值突破20億元;到2022年,產值突破50億元,致力于將羅江打造成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玄武巖纖維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