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連續玄武巖纖維單元池窯生產技術成果發布會暨玄武巖纖維產業化基地建設啟動儀式在德陽舉行。據了解,該項技術由四川省玻纖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四川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聯合攻關,攻克了連續玄武巖纖維在全世界范圍內生產成本高、效率低、品質不穩定等共性難題,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連續玄武巖纖維是戰略性新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低溫、耐腐蝕等優異性能,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四川省玻纖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了一支近4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攻克了連續玄武巖纖維生產過程中的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并于2017年開始著手建設連續玄武巖纖維池窯拉絲中試項目,項目于2018年8月9日正式點火。

通過近半年的穩定生產運行,中試線已成功生產出9-17微米多規格連續玄武巖纖維,單塊漏板產出量為1 噸 /天至1.5噸 /天、漏板800至1200孔,且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當前開機率和設備運轉率都已超過98%,滿筒率達70%以上,卷裝量15kg。在產品質量方面,經東南大學玄武巖工程中心和四川省纖維檢驗局檢測分析,四川玻纖11微米玄武巖纖維斷裂強度高于行業同規格產品的40%,達到0.73N/tex。單紗線密度波動在3.5%以內,遠高于同行水平,具備了滿足各種復合材料性能要求設計相應產品的能力。在能源消耗方面,由于采用高燃燒值純氧燃燒,每噸纖維耗能在0.91噸標煤以下,能耗水平低。
據行業相關專家介紹,該中試生產線生產出的產品經四川省纖檢局、東南大學國家玄武巖纖維工程中心等權威機構檢測,認為產品品質穩定、力學性能優異。四川玻纖玄武巖纖維池窯中試項目的成功,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坩堝法生產玄武巖纖維的工藝,同比降低生產成本20%以上,為連續玄武巖纖維規?;?、產業化及高品質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這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玄武巖纖維產業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
發布會期間,四川省還舉行了玄武巖纖維產業化基地建設啟動儀式,據悉,該玄武巖纖維產業化基地依托四川玻纖集團玄武巖纖維、池窯拉絲現有產業基礎,發展玄武巖上下游產業項目;舉辦了玄武巖產業發展研討會,東南大學教授吳智深、四川大學教授葉光斗、西南科技大學教授霍冀川、海軍勤務學院教授唐軍務、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于守富、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張福祥分別作了交流發言。德陽市還發布了玄武巖產業發展規劃和玄武巖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玄武巖相關企業到德陽市羅江區投資興業。
關于德陽市羅江區
羅江區,隸屬于四川省德陽市,位于“成德綿”經濟發展主軸上,區位優勢明顯。境內資源較為豐富——天然氣儲量逾10億立方米;頁巖、泥炭、膨潤土、建筑用砂、石料、黏土、石材、砂礫等分布較廣。羅江區以“工業強區”為戰略,主導產業定位以新材料為主,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