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Styrene,C8H8)是一種重要的液體化工原料,“上承油煤、下接橡塑”。苯乙烯的直接上游是苯和乙烯;下游比較分散,涉及的主要產品為發泡聚苯乙烯(EPS)、聚苯乙烯(PS)、ABS樹脂、合成橡膠(SBR、SBL、SBS等)、不飽和聚酯樹脂(UPR)等;終端主要應用于塑料和合成橡膠制品。中國既是全球苯乙烯主要生產地又是主要消費地,由于國內苯乙烯產能增長較快,對原料純苯進口依存度逐年增加,而苯乙烯進口依存度呈逐年下降趨勢。近兩年隨著國內民營大煉化裝置集中投產,中國苯乙烯將迎來產能集中爆發期。
A苯乙烯的用途及產業鏈
苯乙烯是一種重要的液體化工原料,屬于帶有烯烴側鏈并與苯環形成共軛體系的單環芳烴,是不飽和芳烴中最簡單、最重要的成員。苯乙烯被廣泛用作生產合成樹脂和合成橡膠的原料。苯乙烯“上承油煤、下接橡塑”,是一種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原料。苯乙烯的直接上游是苯和乙烯,下游比較分散,涉及的主要產品為發泡聚苯乙烯、聚苯乙烯、ABS樹脂、合成橡膠、不飽和聚酯樹脂以及苯乙烯類共聚物,終端主要應用于塑料和合成橡膠制品。

圖為苯乙烯產業鏈關系

圖為全球純苯產量分布趨勢(單位:萬噸)

圖為中國純苯產能消費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圖為全球苯乙烯產能產量及增速(單位:萬噸,%)

圖為全球苯乙烯產量分布趨勢(單位:萬噸)

圖為2017年全球苯乙烯消費分布情況
B原料純苯市場發展概況
全球市場
苯乙烯的直接上游是純苯和乙烯,其中純苯占苯乙烯成本的60%左右(苯乙烯成本計算公式為0.79×純苯+0.29×乙烯+一定費用)。純苯的下游主要包括苯乙烯、己內酰胺、苯胺及酚酮等,其中最大的下游是苯乙烯。2011—2017年全球純苯產量消費整體平穩,2014年由于全球純苯消費較產量增速放緩,導致純苯供應小幅過剩;2015年隨著純苯需求回升,純苯產量開始觸底回升;2016—2017年,全球純苯供需穩步回升。至2017年年底,全球純苯產量達到8654萬噸,消費量為8594萬噸。
全球純苯產量主要集中在東亞、北美及亞太其他地區,這幾個地區的純苯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8.7%。另外,亞太地區純苯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2.4%。從全球純苯貿易流向來看,東亞及亞太其他地區是主要出口地,中國和北美是主要進口地,其中中國的純苯進口呈逐年增加趨勢,北美地區2017年進口大幅下降。
中國市場
2013年中國純苯行業出現一波擴產高峰,產能接近1000萬噸,預計下一次擴產高峰出現在2019—2021年。從純苯需求來看,國內純苯消費整體維持穩定高速增長態勢,最大下游是苯乙烯,其次是己內酰胺,且未來仍是下游需求增長驅動力。由于需求較強,純苯進口依存度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3%左右提高至2018年的21%,主要進口來源國是韓國、日本和泰國,2017年三地進口占比達到85%。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純苯產能1276萬噸,產量897.8萬噸,進口量257.25萬噸,表觀消費1210萬噸。
C全球苯乙烯的供需結構
供應
2010年全球苯乙烯產能大幅擴張,當年產能增加約278萬噸,產能增速接近10%,主要是全球尤其是中國對苯乙烯下游產品(終端多應用于家電、汽車和建材等行業)消費的不斷擴大,其中2009年和2010年中國對苯乙烯需求增速均在15%以上。2010年之后全球苯乙烯產能增速逐步放緩,至2017年年底,全球苯乙烯產能達到3372.4萬噸。
全球苯乙烯產能主要集中在東亞、北美、西歐地區,這幾個地區的苯乙烯產能占全球的78.9%。另外,亞太地區苯乙烯的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52%。
從全球產量分布來看,隨著國內生產技術的突破,全球苯乙烯主要生產地區從歐美主要向亞洲尤其是中國轉移,中國占全球苯乙烯產量比重快速提高。另外,全球苯乙烯產業相對集中,2017年全球前10大生產企業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35%左右,前17大生產企業產能約占全球的一半。
需求
苯乙烯的下游需求相對分散,終端產品主要是塑料制品和合成橡膠。從2016年全球苯乙烯下游需求情況來看,37.8%苯乙烯應用于聚苯乙烯,22.1%應用于發泡聚苯乙烯,15.9%應用于ABS樹脂,9.9%應用于丁苯橡膠,4.8%應用于不飽和樹脂等。
苯乙烯最主要的下游是苯乙烯的聚合體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具有透明、廉價、剛性、絕緣、印刷性好等優點,經用低沸點烴類發泡劑浸漬可形成可發性珠粒,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具有隔熱、隔音、耐低溫的性能和質輕、有彈性、吸水性小等優點。根據聚苯乙烯的物化性質分類,分為非可發性聚苯乙烯和可發性聚苯乙烯。非可發性聚苯乙烯主要包括通用級聚苯乙烯和高抗沖聚苯乙烯,前者主要應用領域是電子電器、日用品行業,后者主要應用領域在建筑材料、包裝材料。
ABS是第二大苯乙烯衍生物,ABS是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的共聚物,具有抗沖強度,良好的耐油性、耐水性和化學性質穩定,耐寒性良好等優點,主要應用于生產注塑產品、板材和薄膜,終端用戶主要是汽車、電子、家用電器、建筑管材行業。
丁苯橡膠主要由苯乙烯和丁二烯制成,丁苯橡膠大量用于制造輪胎、膠帶、膠鞋以及其他多種橡膠制品,丁苯乳膠則用于紡織和造紙;不飽和聚酯樹脂也是苯乙烯的一大消費領域,主要用于生產玻璃鋼制品、涂料和建筑建材。
在中國苯乙烯消費大幅增長的帶動下,全球苯乙烯消費增速在11%附近;2010年之后中國及全球苯乙烯消費增速高位回落。2017年全球苯乙烯消費地主要集中在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這幾個地區的苯乙烯消費占全球的82.8%,亞太地區消費占一半以上。
結合全球苯乙烯產能分布和需求分布,可以看出全球苯乙烯的貿易流向,中東、東亞和北美地區的苯乙烯產能過剩,這幾個地區是苯乙烯的凈出口地區,而中國的苯乙烯缺口最大,其中2017年中國苯乙烯凈進口約342萬噸。
D中國苯乙烯進出口情況
供需情況
2011年之前是中國苯乙烯產能的集中投產期,尤其是2009年新增產能159.5萬噸,較2008年增長50%;2011年之后隨著下游增速放緩,苯乙烯產能增速放緩,至2014年,苯乙烯產能增速僅有0.7%;2015—2018年,苯乙烯產能增速整體穩定。隨著苯乙烯行業迅速發展,進口減少,進口依存度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約51%降至2018年的約26%,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國內共有44家苯乙烯生產廠家,52條生產線,苯乙烯產能921.7萬噸,產量811.65萬噸,進口量291.4萬噸,表觀消費1112.51萬噸。但是2019年至2020年,隨著國內民營煉化一體化裝置穩步推進,配套下游苯乙烯裝置將相繼投產,國內苯乙烯裝置新一輪的集中投產,國內苯乙烯供需格局或將從產能不足到逐步過剩轉變。
新增產能
隨著國內民營大煉化裝置集中投產,未來中國苯乙烯有大量新增產能投產。“十三五”期間,中國有序推進國內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目前已有恒力、浙石化、盛虹、旭陽石化等幾大千萬級煉化一體化項目獲批進入建設高峰期,而且大煉化企業大多配套下游苯乙烯裝置。除了民營煉化裝置,前兩年苯乙烯的高利潤下也吸引部分企業增加對苯乙烯產能的投放,粗略估計2019—2020年計劃新增的苯乙烯產能超過800萬噸,近兩年將迎來苯乙烯產能集中爆發期。

表為2019—2020年中國苯乙烯新增產能情況(單位:萬噸/年)

圖為中國苯乙烯產能消費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圖為中國苯乙烯進口走勢(單位:萬噸)
進出口情況
隨著國內新增產能的增加,近幾年中國苯乙烯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穩步下降。根據海關數據,2018年中國苯乙烯主要進口國家依次是沙特、日本、韓國、新加坡等;2017年之前苯乙烯進口主要的來源國為韓國、沙特和美國,其中韓國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2018年6月23日起,中國商務部對原產于韓國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征收3.8%—55.7%不等的反傾銷稅,征收期限為5年,導致2018年下半年中國從韓國進口的比重大幅下降,沙特、日本成為主要進口來源國。

表為2019—2020年中國苯乙烯新增產能情況(單位: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