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復合材料成型技術與裝備研究所項目在無錫市惠山區簽約,項目落子惠山區堰橋街道。受疫情影響,項目簽約采用了“屏對屏”的線上方式進行。

視頻簽約儀式現場
以碳纖維復合材料為例,該材料被稱為“黑色黃金”,是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材料、江蘇省前沿新材料。
從江蘇省現狀來說,碳纖維原材料產業較成熟,有多家龍頭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在碳纖維下游重大需求中,江蘇居全國第一,集中于風電、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產能達1.3萬噸,占全國的46%,銷量/產能比卻僅為33.6%。
在此背景下,該項目落戶無錫惠山,并非“偶然”。
惠山區委書記李秋峰介紹,惠山是改革發展的一方熱土,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初堰橋創造的“一包三改”經驗,還是這幾年積極探索的“一鎮一院一產業”、院士經濟走廊模式、率先實施的智能制造改造,該區都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主動出擊、聚賢納才,引來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撐起一片產業。
目前,一大批前沿技術在惠山區落地,并快速、全面推向產業實體。惠山區也陸續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物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石墨烯、新能源、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發展需求,致力于包括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內的多種先進復合材料產品成型工藝及智能裝備的研發,應用領域涵蓋航空航天、汽車等產業,產品附加值極高。
“項目前景看好,能為惠山區衍生、孵化一批相關產業,為堰橋街道的經濟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計劃五年內建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先進復合材料成型技術與裝備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地和國際化人才聚集地,在先進復合材料成型技術與裝備方面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融合、產品開發與產業化,形成核心技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