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水泥、玻璃、鋼鐵等大宗商品,玻纖下游差異化顯著,且本質上是替代品,從長周期的角度不可以單純的周期品視角視之,且需求遠未至天花板。與玻璃類似,玻纖亦為24h連續作業工業品,供給具剛性。
(2)中材科技:2020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75.87億元,同增25.07%,歸母凈利9.23億元,同增40.87%,扣非后歸母凈利8.25億元,同增36.22%,超市場預期。測算2020上半年公司風電葉片收入32.7億元,凈利潤達3.9億元,分別同比大幅增長65%、117%,葉片銷量約4.5GW,同增40%,風電需求旺盛,驅動公司業績彈性;玻纖板塊則逆勢增長,經營顯著優于行業:測算2020上半年公司合計銷售玻纖及制品45.6萬噸,較2019上半年提增3.7萬噸。收入及凈利潤分別達29.6、4.8億元,分別同增6.1%、23.1%,一方面源于風電需求旺盛促使風電紗占比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產線完成技改后成本曲線持續下移;而隔膜板塊2020上半年實現出口“零”的突破:部分韓國客戶已實現批量供貨,日本客戶合作推進順利,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至15%。這里判斷隨著公司海外市場拓展深化,下半年出口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1. 2020-2021年行業新增產能沖擊有限,國內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有望加速提升
供給端,國內玻纖龍頭產能的縮放與需求的強弱適配。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疫情雖較為嚴峻,但供給端先行收縮:2019年第三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巨石成都三條線合計23萬噸及泰山玻纖三條線合計12萬噸因搬遷先行關停,重慶三磊等新進入企業新線暫無投產計劃;而2020年第二季度隨著國內需求的復蘇,龍頭企業搬遷線陸續投產:巨石桐鄉智能制造二線15萬噸及成都搬遷智能制造一線13萬噸分別于2020年6月及7月點火;泰山玻纖10萬噸新建線5月點火投產。此外,山東玻纖3改8萬噸線于2020年5月投產。
再觀海外,OC、PD、NEG等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部分產線停產或限產,測算合計約30萬噸。按2008-2009及2012-2013年經驗,海外玻纖企業產線關停后較難復產,當前情況與彼時類似,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巨石、泰山等有望加速搶占海外企業市場份額。
這里判斷接下來2020年9月中國巨石成都二線12萬噸點火投產,邢臺金牛2條10萬噸線2021年第一季度點火投產;但預計2021下半年巨石埃及8萬噸產線停產冷修。整體而言,2020-2021年產能新投產78萬噸,縮減約73萬噸,因此2020-2021年供給端沖擊有限。

2.2020第二季度內需旺盛庫存去化,玻纖趨勢性漲價開啟
需求端而言,2020年一二季度結構切換特征顯著。1月中旬至3月底,疫情內緊外松,出口旺盛,外需主導下全球供需演繹相較平穩;而4月后國內疫情基本受控,在基建及風電的拉動下內需走俏,填補海外縮量。因此國內玻纖企業庫存自春節復工后持續去化:估算2月末中國巨石庫存曾至75天上下,泰山則為55天左右,6月底已分別降至60-65天、45-50天。而三季度風電、基建需求依然旺盛,疊加汽車及海外需求的復蘇,這里判斷8月底巨石、泰山庫存或降至50天、30天上下。
調研表明,當前國內部分直接紗及合股紗產品已呈現供不應求態勢。2020年8月中下旬玻纖企業發布漲價函,9月1日起中國巨石針對內銷新訂單漲價7%,其他企業漲價300元/噸。隨著汽車以及海外需求的復蘇,以及基建、風電需求的旺盛,下半年需求好于上半年,而明年將好于今年,玻纖趨勢性漲價已然開啟。

3.中國巨石盈利能力領先可比周期制造核心資產,2020年第三季度始玻纖企業盈利有望逐季抬升
中國巨石與隆基股份、萬華化學以及福耀玻璃有著相似的核心資產視角:玻纖與MDI、汽車玻璃以及硅片產業有著相似的行業視角,玻纖龍頭中國巨石與萬華化學、福耀玻璃、隆基股份核心財務指標可媲美,且皆以行業最優勢成本輸出高品質差異化產品服務,并開啟全球化成長之路。隨著智能制造的加深、全球化的推進以及“兩材合并”的深化,中國巨石中長期有望實現由全球玻纖龍頭向綜合性復合材料巨頭的跨越。2019-2020第一季度玻纖、MDI以及汽車行業景氣度皆下行,而2020第二季度基本面觸底反轉。玻纖龍頭中國巨石、萬華化學以及福耀玻璃相較,毛利率更為平穩,盈利能力顯著領先(光伏行業景氣上行,財報可比性較弱)。

2020第二季度將為玻纖行業新一輪景氣復蘇的起點,隨著玻纖趨勢性漲價開啟,龍頭企業業績有望持續超預期:
(1)中國巨石:2020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及凈利率分別為31.8%、15.1%(2019年會計準則調整,運費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約影響2-3pct),這里認為確立新一輪周期盈利底部,較上兩輪底部2008-2009及2012-2013年明顯抬升(底部毛利率分別為14.67%、31.37%,凈利率分別為-8.4%、6.4%)。這里認為主要驅動因素為公司玻纖產能規模的持續擴張,能耗、單耗的持續下降,體現出公司技術的進步及精細化管控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