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金電子團隊調研,隨著年末將至,全球備庫存旺季來臨,疊加上半年需求累積至下半年釋放,并且海外轉單至供應能力更穩定的大陸,整個大陸PCB需求突然大幅增長,在需求驅動下原材料漲價已順利傳導至PCB廠商,目前大部分PCB公司都已接受上游漲價,且部分廠商也已經開始謀求向下游漲價。

◆以下為原文
事件簡述:12月2日至4日,2020國際電子電路(深圳)展覽會于深圳會展中心1、2、4號館(福田)隆重開幕。本屆展會主題為“5G時代·智能未來”,由香港線路板協會(HKPCA)與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CPCA)攜手合作,一站式展示覆蓋線路板及電子組裝行業整個供應鏈的革新產品、技術及解決方案。
◇評論
上游漲價已傳導至PCB環節,部分廠商已轉嫁一定的成本至下游客戶。
此次參展,我們訪談了到場的PCB廠商以及上游材料、設備供應商,并且針對近期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問題進行了調研。總體來說,在承受了近一個季度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后,CCL在三季度末開始尋求向下游轉嫁價格壓力,但在10~11月期間主要是轉嫁給規模較小的PCB廠商,當時大多數PCB大廠都尚未接受漲價。隨著年末將至,全球備庫存旺季來臨,疊加上半年需求累積至下半年釋放,并且海外轉單至供應能力更穩定的大陸,整個大陸PCB需求突然大幅增長,在需求驅動下原材料漲價已順利傳導至PCB廠商,目前大部分PCB公司都已接受上游漲價,且部分廠商也已經開始謀求向下游漲價,不過整體來看,PCB廠商并未能將全部漲價壓力轉嫁出去,自身仍會承擔大部分成本壓力。
傳導機制根據規模有所分化,規模大的廠商更能保持穩定。
對于不同規模的PCB廠商來說,價格傳導機制不盡相同,具體來看:
1)規模較大的PCB廠商,一般是CCL廠商的重要戰略客戶,所以議價能力相對較高,上游對其漲價幅度較低,也因此規模較大的PCB廠商尚未將價格轉嫁給下游客戶,從而保證商業關系穩定;
2)規模中等的PCB廠商,對CCL廠商來說也較為重要,上游漲價幅度也有限,但是相對規模較大的PCB廠商來說接受的漲價幅度更大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該類廠商就會傾向于向下游客戶轉嫁一部分價格,整體來看該類廠商已采取了一定的漲價策略;
3)規模較小的PCB廠商,一般是CCL漲價的主要對象,該類廠商議價能力低只能接受漲價以保訂單,由于漲價壓力過大,該類廠商也正在謀求向下游客戶漲價,但下游客戶相對較強勢且可以選擇將訂單轉移到規模大且價格穩定的PCB供應商手中,從而導致價格傳導通路不順暢,因此該類廠商在此種行情下主要謀求規模增長,利潤增長要低于營收增長水平。
總結來看,大公司能夠在漲價中保持穩定而小公司受到漲價的影響較大,最終會使得部分溢出訂單逐漸向規模大的公司聚集,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年底備貨+需求節奏錯位+海外轉單,預計景氣度持續至2021年一季度。
根據與PCB廠商的訪談交流,我們認為本輪漲價行情首先是由原材料漲價推動,恰逢PCB行業需求回暖,造成了從上游到下游的景氣行情。我們認為PCB需求回暖主要是三方面因素疊加,即年底備貨(傳統旺季)、需求節奏錯位(上半年消費需求堆積到下半年爆發)、海外訂單轉移至供應更穩定的大陸(疫情帶來供給力損失),而并非是由創新需求推動,再結合產業鏈調研情況,我們預計此輪高景氣行情有望持續至2021年一季度,一季度后會逐漸恢復正常的供應關系,原因主要在于:
1)從排單來看,雖然部分廠商宣稱訂單已排到2021年6月,但實際上該類訂單屬于意向訂單,意向訂單的規模往往會被下游客戶夸大,綜合來看各類PCB企業的排產基本排到2021年3月,相對以往排單至春節前的慣例延長約一個月,堆單情況并非特別嚴重,供給壓力有望在春節后逐漸緩解;
2)從交期上來看,目前各大PCB廠商的交期仍然保持在平均20天左右的時間(HDI因工序相對通孔板較長所以交期會更長一些,但也并沒有相對正常情況拉長太多時間),交期相對正常年份變化不大;
3)從原材料備貨來看,雖然上游CCL的交期有拉長,且部分CCL廠商針對一些小規模PCB廠商有限量采購的措施,但規模較大的PCB廠商尚未采取大量備原材料的積極行為,這意味著供應關系略緊張但并未到供不應求的地步。綜合上述三點,我們判斷在國外年末備貨和國內春節備貨期過后,疫情逐漸緩解使全球供應能力恢復,PCB廠將逐漸回到正常供應狀態,即此輪景氣度預計會持續至明年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