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纖維行業展開了周期性的復蘇,價格創出近年來新高。
2020年下半年玻璃纖維價格企穩開始上升,不斷上調,2021年春節后更是加速上漲,纏繞直接紗2400tex價格將近6000元/噸,創近年來新高,較去年低點漲幅超過40%。
目前中國巨石、中材科技全資子公司泰山玻纖、CPIC玻纖紗年產能200萬噸、110萬噸(收購完成后)、90萬噸。僅這前三強企業產能將近400萬噸,占全球產能(2019年800萬噸)將近一半。
2019年中國巨石、泰山玻纖凈利潤合計30億元左右。作為國內優勢產業,玻纖行業整體復蘇,將使得企業盈利能力迅速提升。
玻纖迎來上升周期,整體庫存降至低位
玻璃纖維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玻纖下游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風電與新能源領域、建筑與建材領域、汽車與交通領域、電子電氣領域。
由于前兩年產能集中投放,玻纖價格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一直下跌,價格長期處于低位。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玻璃纖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收同比下降1.40%,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4.90%,業績處于近年來冰點。
不過到了去年下半年,玻纖價格開始反彈,玻纖迎來新一輪復蘇周期。
去年下半年需求集中釋放,特別是風電紗需求量在政策支撐下較往年有明顯的增加,玻纖價格大幅上漲至歷史高點。
其中中國巨石去年9月初實施7%的產品價格上調和10月初實施10%的產品價格上調, 兩次合計17%的調價幅度。12月初主流品種報價又上調約7%,行業庫存迅速下降至歷史低點。
今年2月初玻纖紗行業再迎漲價行情,粗紗價格再次上調100-600元/噸不等后已經達到6000元/噸,創近年來新高,同時電子紗價格進一步提價至13000元/噸,目前主流電子布價格提漲上調1元至6.3-6.5元左右。
反應在證券市場更是如此。玻纖行業指數從去年6月份就開始反彈回升,從1600左右上漲至今年2月份超過2600,漲幅超過60%。其中龍頭中國巨石在去年3月股價下降至7.33元每股的低點后開始了將近一年的上漲,今年2月18日,股價達到27.73元每股歷史新高,上漲278.31%,同期中材科技漲幅也翻番。
玻纖價格上漲源于供求趨于緊張。去年行業內加快大兆瓦級風電機組研發與推廣,風電、汽車輕量化領域中高端玻纖復合材料的需求熱度不斷提升。
早在去年10月,中國巨石總體庫存水平在1個月略多,國內在3周左右,處于歷史低位。雖然四季度公司成都新生產基地的投產,但公司預計總體行業供求關系依然會維持目前緊張的態勢。目前行業整體庫存也僅在20天左右。
長期來看,2021年1月5日,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玻纖行業的發展目標,主要將進行產能調控、創新發展,也即是控制總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各類高性能及特種玻璃纖維紗在玻纖紗總產量中的占比要從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50%及以上。
從上述情況來看,玻纖在供給端總量控制,風電等新能源業務需求端逐步放量,許多產業分析師指出,玻纖行業將開始兩年的高景氣度運行。
國內三大玻纖生產企業占據全球近一半產能
全球玻纖行業已形成較明顯的寡頭競爭格局,而國內玻纖企業產能占據多數份額,行業景氣度上行有望帶動企業盈利大幅增強。
從全球來看,中國巨石、美國歐文斯科寧、日本電氣硝子公司(NEG)、泰山玻纖、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美國JM這全球六大玻纖生產企業的玻纖年產能合計占到全球玻纖總產能的75%以上,我國三大玻纖生產企業的玻纖年產能合計占到國內玻纖產能的70%以上。
其中中國巨石玻纖紗年產能達200萬噸。全球、國內產能占比達22%、34%(2019年數據),居全球第一;中材科技全資子公司泰山玻纖正籌劃收購中材金晶100%股權,產能將提升至110萬噸;CPIC玻纖紗年產能突破90萬噸。僅這前三強企業產能將近400萬噸,占全球產能(2019年800萬噸)將近一半。
其中中國巨石及中材科技實控人均是中國建材集團,為避免和消除下屬玻璃纖維及其制品業務相關企業的同業競爭,控股股東中國建材、實際控制人中國建材集團2017年12月做出承諾,3年內綜合運用委托管理、資產重組、股權置換、業務調整等多種方式,穩妥推進相關業務整合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去年12月,三年期滿時,中國巨石及中材科技擬議交易方案為兩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通過支付現金、資產置換、換股等一種或多種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泰山玻纖、中復連眾的全部或部分股權。
上述重組最終未能成行,不過兩家全球玻纖產能龍頭企業的合并預期越發強烈。兩家整合后將成為全球玻纖的寡頭,產能占比超過30%。
2019年中國巨石、中材科技子公司泰山玻纖營收分別為104.93億元、59.3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29億元、8.35億元。僅中材科技披露去年風電葉片、玻纖產品增長,凈利潤20.52億元,同比增48.71%。
上述兩家企業的整合有望借助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同時顯著提高行業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