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中國巨石發布提價函稱,計劃自2021年10月1日起,對玻纖紗及制品價格分別進行上調(已簽訂的合同仍按原合同進行),具體品種及調整幅度如下:
熱固類直接紗上調不低于200元/噸;熱塑增強紗、玻纖制品上調不低于300元/噸;合股紗、短切原絲上調不低于400元/噸。
此前在2021年9月1日,泰山玻纖無堿粗紗上漲200元/噸,重慶三磊各型號粗紗稍有上調。
本次提價需要重點關注3個方面:
一是,短切原絲剛新增供給,在此背景下價格不降反升,側面證明輕量化材料供不應求。
短切原絲屬于熱塑紗的一種,下游主要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傳統汽車減重驅動,應用前景較為樂觀,例如今年1-7 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兩倍,在汽車新車產銷量中占比超過10%,創歷史新高。
二是,風電紗需求要放在新能源的時代大背景下判斷,不再單純看基數擾動,而是長期高速增長。
一方面“搶裝”熱潮退去,2021年風電面對高基數壓力,但今年以來的風電表現超預期,作為“新”能源,風電與光伏被寄予厚望,未來風電紗需求有望持續高增長。另一方面單位用量有望增加,進入平價時代依賴成本下降,大容量、長葉片、高塔架被認為是較好的降低度電成本的手段,一般1GW風電葉片需要1萬噸玻纖用量,風機容量增大、葉片大型化等均有望帶動玻纖用量增加。
三是,提價梯隊反映理性決策,符合產品結構趨勢。
粗紗再次全品類提價,本次有2點細微區分,按品類提價和提前通知。追溯前一次(2020年)全面提價。
玻纖漲價超預期,低估需求韌性與結構化差異,同時高估國內外供給投放力度
主因下游較為分散,無論是應用領域還是國別市場,量化需求存在較大難度,海外內供給投放、關停進展同樣存在跟蹤難度。但國內供給占全球比重較大,價格、庫存是供需關系最直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