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至49.2%,續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周日公布數據顯示,受電力供應仍然緊張、部分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等因素影響,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至49.2%,連續兩個月處于收縮區間,續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10月制造業PMI不及市場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估中值顯示,10月,中國制造業PMI為49.5%。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反映經濟衰退。
分析師指出,供給兩端均在放緩。從需求來看,國內需求較為疲軟;從供給來看,影響的因素更多,包括新冠疫情、環保限電、大宗商品漲價等。
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制造業PMI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8.4%和48.8%,比上月下降1.1和0.5個百分點。
“電煤價格10月還在進一步上漲,火電供應不足問題還在延續,多個省份也都在安排工業企業有序用電。另外,現在內需還是比較弱,國慶假期受到疫情的影響,居民消費明顯弱于中秋。”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羅志恒對界面新聞說。
從企業規???,小型企業制造業PMI為47.5%,與上月持平,已連續6個月位于收縮區間,以中下游行業居多的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中型企業PMI為48.6%,比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擴張。
分析師認為,在疫情防控壓力不減,房地產調控等因素制約下,制造業PMI可能會延續疲弱的態勢。
“年內看,PMI有望在50%上下波動,而且在下方的概率偏大。”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說。
他分析稱,一方面,新冠疫情反復發作,后續如何演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房地產投資下降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此外,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會繼續抑制中下游企業生產意愿。
羅志恒也表示,供需兩側壓力會繼續壓制制造業PMI至明年初。“今年冬季電力供需矛盾可能仍較大,電價市場化則會增加制造業成本壓力,而國內消費可能難有大的突破,海外消費品出口旺季或較往年提早結束。”他說。
非制造業PMI方面,10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錄得52.4%,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6%,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9%,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
服務業中,受“十一”黃金周拉動,與假期消費密切相關的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同時,受疫情和天氣等影響,消費者更傾向于就地過節或短途周邊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雖位于臨界點以上,但擴張力度相對較弱,景氣水平不及近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