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運動員有望駕駛第一輛自行設計的雪車參賽。據中國媒體報道,這項技術成果需要至少12家中國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內領先公司的支持。
項目經理周宇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703所結構復合材料研究應用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從事樹脂基結構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及應用。中國的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火箭中的不少部段都采用了周宇及其同事開發的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
盡管自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以來,雪車已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直到目前,這項競速類冬季運動在中國仍非常小眾。周宇的團隊于2020年5月啟動了該項目。冬奧會雪車主要由車體和車架兩部分組成,對重量、尺寸和材料有明確要求。針對車體,要求低風阻、耐沖擊,這樣才能提高速度,同時確保運動員的安全。
TG800宇航級碳纖維
中國媒體明確提到,用于制造車體的是國產TG800宇航級碳纖維復合材料。周宇說:
“這種材料看起來像壁紙,它是一種三明治結構。夾在中間的黑色碳纖維復合材料預浸料兩面有黏性,輕薄、柔軟、延展性好,呈細小的編織狀。此外,每根碳纖維單絲的直徑只有人類頭發直徑的十分之一左右。”
全車鋪貼完成后,必須對車體進行加熱和加壓,使原本柔軟的復合材料中間體完全固化,成為堅硬、結實的車體。
然而,雪車的研制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從航空航天產品到雪車,科研團隊必須完成大幅度的“跨界”,這不是一個小挑戰。原有團隊與中國汽車巨頭一汽集團成立了一個聯合攻關組,雙方分工明確。703研究所負責設計和制造自主低風阻、高可靠的碳纖維車身和其他復合材料零件,一汽集團則負責設計和制造雪車的底盤、車架和其他金屬部件。
2021年9月,首批4輛國產雪車正式交付。其中包括兩輛2人雪車和兩輛4人雪車。據中國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已具備年產60至100輛雪車的產業化能力。